【研途风采】郑好:坚守初心梦想,勇攀科研高峰

2023-06-13 16:20:59作者:园艺学院 审稿:袁志香 来源:园艺学院 点击数:

  

人物简介:郑好,女,中共党员,园艺学院2020级蔬菜学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Horticulture Research》《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和二区TOP论文各2篇,累积影响因子28.2;以第一作者在《园艺学报》发表CSCD论文1篇。硕士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多项荣誉,即将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

源起园艺,结缘科研

2016年9月,初入大学,郑好和大多数本科生一样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在参加学院青春园艺大讲堂系列活动后,她选择了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学习与科研也成为她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郑好大一进入导师孙勃老师的课题组,主持和主研科研兴趣培养计划、“挑战杯”等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从最开始的科研“小白”到能够独当一面。在学校“三大竞赛”、“四大计划”项目与学院科研平台的支持下,郑好更加坚定地在科研的海洋中继续探索。本科期间,郑好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评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等20余奖项与荣誉称号。凭借这些积累,郑好以面试成绩与总成绩专业双第一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带着对川农园艺学院深厚的情感,她坚定地决定留在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在川农开启了她的硕士研究生生活。

埋头苦干,厚积薄发

保研成功后,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郑好继续深入本科的研究方向,围绕中国原产蔬菜芥蓝的品质形成与调控展开研究。面对实验中的各种突发问题,郑好时刻牢记导师教导的“逆境不弃,顺境勿骄”。郑好最早接触的是芥蓝的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规模大、重复多、易污染”成为了她遇到的首个实验难题。她在查阅文献、与老师交流、重头排查原因后,克服困难并解决了难题。

第一缕阳光洒下时投身进实验室,熄灯倒计时开始,又变成隐于黑夜疾行的夜归人。面对长周期和高频率的实验生活,郑好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的科研精神——“勤积累、多思考、肯坚持”。2020年,郑好与课题组成员针对芥蓝叶色性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获具有橙黄色叶片的芥蓝材料。该研究突破了芥蓝叶色单一的瓶颈,创制了其它叶色的芥蓝新种质。2021-2022年,郑好在研究中发现芥蓝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植株往往较难获得,因此她在芥蓝中成功构建了基因瞬时过表达技术并解析了2个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2023年,郑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选题,解析了芥蓝AOP2基因3个拷贝的功能差异,并首获高含量抗癌物质萝卜硫苷的芥蓝新种质。相关成果她先后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CSCD收录论文1篇。

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尽管郑好在硕士期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她说:“这些科研成果,源于我们课题组的共同努力,更感谢园艺学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特别感谢导师孙勃老师和园艺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在科学研究中,导师给予我悉心的指导以及充分发挥的空间,经常与我酣畅淋漓地讨论,多方位地发散思维,让我探求到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在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园艺学院的袁志香书记、张静老师、王均老师和很多老师们都给予了我关心、支持与帮助,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今后,郑好将怀感恩之心,砥砺前行,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继续勇攀科研高峰,为园艺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