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风采】张铭垚:追风赶月无停留

2023-04-21 16:45:18作者:潘佳佳 审稿:颜怀坤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个人简介:张铭垚,男,汉族,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全部课程平均分位居年级第一,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研究生党员标兵、研究生会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学生会组织优秀工作人员等荣誉奖励。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班班长,曾任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

浪成于微澜之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川农大的七年,张铭垚迎来了自己的厚积薄发。研究生入学以来,他通过自主申报、合作申报等形式主持、主研了省、市、院级课题7项,发表期刊论文2篇,参与专业相关学术竞赛、会议获奖多项。

回首来路,进行学术研究对于张铭垚来讲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进入研究生学习生涯之初,彼时的张铭垚尚未对课题申报书的写作规范等有深入了解,再加之作为跨专业推免的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上本就需要“恶补”,从而无暇对课题申报书进行精雕细琢。这导致他的论文初投并未取得预想的成绩。看见身边同学已经成功申报课题,并成为课题主持人时,张铭垚心里感受到了与别人的差距。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暗自下定决心,绝不放弃。之后,挑灯夜战是张铭垚的常态,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使自己找到了专业学习与项目申报之间的平衡点。他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讲座,了解学界的前沿研究方向,拓宽视野,更全身心投入到导师杜彬的各类项目课题当中。他就在导师指导下,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如何中标一个好的课题。同时,他也更加积极主动向同学虚心学习请教,并与同学进行课题资源共享,形成学术共同体,探索事半功倍的方法。

不抛弃不放弃,越努力越幸运。“在众多繁杂、困难的项目中一次次锤炼自己,在放弃的边缘再多鼓励自己一次,结果,往往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最终张铭垚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不仅实现了个人的突破,他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课题到账经费最多的研究生。这一次,他终于也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而坚忍不拔的努力也让张铭垚通过课题申报全方位锻炼了自我学术能力。他依托课题项目先后获得了北京交通大学第三十一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论坛三等奖、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征文比赛三等奖等学术奖励。

风起于青萍之末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在校研究生会工作的两年,是张铭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两年。

“并肩成长,是我在担任学生干部时的美好感受。”张铭垚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工作经历。话虽如此,在同学们的眼中,认真负责的张铭垚是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为确保大家有效接收信息并积极配合工作,张铭垚总是“24小时在线”,做处理各类信息的第一人。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总是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即使后来担任了第十七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他也依然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并注重组织氛围和风气的营造,时常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参与组织第一次研究生优秀标兵答辩是让张铭垚印象最深的一段经历,因为很多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负责和研究生会宣传部一起设计优标海报,从字体大小、排版方式到具体图文内容呈现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不断和指导老师与同学们进行协调磨合,最终圆满完成了协助组织研究生优标答辩的工作。

除了在校研究生会任职外,张铭垚还担任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班班长一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申请帮扶时,张铭垚的身影总出现在学院办公室,他不断与同学、学院积极沟通,确保困难同学的权益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张铭垚还常常对同学“一对一”进行就业工作推荐,在同学们面临困惑时帮助他们。

除了在学生工作中奉献自我,张铭垚还喜欢参加各类志愿活动,以“小我”奉献“大社会”,至今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累计达到500余小时。去年10月8日,因疫情防控需要,学校紧急发布了一则召集志愿者的通知。其实接到紧急通知时,张铭垚并不知道会面临什么任务,只是抱着服务同学的心主动“请缨”前往了崇州“战场”,展现出危急时刻的党员担当。“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保障同学们隔离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他说得很轻松,但每天为隔离的同学们配送餐食,需要拎着十多斤重的保温箱往返楼层之间,2万+的微信步数和汗水浸湿的衣衫都是见证了他的辛苦付出。

待人真诚的他,也时常给遇到困惑的师弟师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课题申报书如何撰写?”“论文选题如何进行?”“科研竞赛如何准备?”小到论文的基本格式问题,大到课题申报的方向,张铭垚总亲力亲为,乐于为师弟师妹分享第一手资料和亲身经验。

也许,正是因为张铭垚习惯了在全心全意奉献和服务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才成就了今天更好的他自己。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