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知而不惑,行而无界”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正式启动,11月18日下午,林学院特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孙涛研究员为林院学子带来了题为《根系输入是温带森林土壤碳库的主要来源》的专题报告,报告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有200余名师生参与聆听。
孙涛向与会同学介绍了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背景与研究起源,并对他的第一项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细根是土壤碳库的主要来源。他的研究表明,地上叶片凋落物分解的经典调控假说(木质素/N及C/N指标)不适用于细根的分解。
接着,他介绍了第二项研究进展——低级根对土壤碳库贡献更大。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越细,分解越慢。这一结果颠覆了长期以来认为的‘细根直径越细或根序越低,分解越快’传统观点。他指出了细根分解的调控机理,并指出其主要受根系的防御功能及菌根侵染调控,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最后,他用实验结果证明“细根输入是森林碳库的主要来源”是一种普遍规律和现象。
孙涛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发现,热带地区凋落物分解速率较快的原因是具有非常好的水热条件,而非凋落物本身容易分解。由此可见,气候是大尺度条件下叶片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主导因素。
“短短两小时,孙涛研究员为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场高浓度、多元化、有深度的主题讲座,可谓是干货满满!”来自森林生态学专业的任雨之同学说。
据悉,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打造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林学院还将于近期推出研究生优秀学术报告风采展、优秀专家学术报告会等活动。
报告人简介:
孙涛,1985年出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辽宁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及梁希论文奖等奖励荣誉。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及树木根系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同时注重将基础研究与重要林业问题紧密结合。截止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森林土壤肥力培育及碳汇形成机制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