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园艺博学讲坛总第101期,2022年第8期华中农业大学青年教授专场报告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讲。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朱峰研究员、叶杰副教授和郭飞副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园艺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朱峰研究员作了题为“成熟及衰老过程中代谢物合成及再循环的转录及遗传调控机制”的报告。他从果树成熟及衰老中代谢物变化研究进展、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ABA合成转录调控机制、营养自给下代谢物再循环的遗传调控机制、成熟品质形成及延缓衰老的代谢调控机制解析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交流。
叶杰副教授作了题为“番茄品质及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制”的报告。他从番茄的发展现状,番茄产量相关性状GWAS、番茄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发掘及调控机制、番茄营养高效利用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郭飞副教授作了题为“茶树花青苷代谢与调控研究”的报告。他从茶树花青苷研究背景、功效、生长环境、品种、基因资源、转运基因功能解析及上游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三位学者还结合自身经历,就科研经验做了分享,并就师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们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要有钻研精神、勤于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尽快融入专业、行业与产业发展,同时以积极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园艺学院副院长孙勃教授主持报告会。他表示,三位学者报告信息量丰富,研究方法靠前,希望全体研究生认真汲取营养,结合个人研究方向与内容,瞄准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技术瓶颈,提升科研创新能批力,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为园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人简介:
朱峰:果树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期间师从华中农业大学程运江教授,毕业后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Alisdair Fernie教授实验室开展博士后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与调控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lant Cell、Trends in Plant Science、Autophagy、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Food Chemistry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4篇,受邀撰写英文书籍3章节,参与发表论文1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各1项;荣获2021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序2)。
叶杰:蔬菜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于2018-2020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 Institute开展博士后研究。目前从事番茄果实高产优质和营养高效相关机理研究。主要是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连锁作图等正向遗传学方法,系统解析番茄果实风味及营养品质及株型相关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发表在Plant Cell、Plant Physiol、PLoS Genet、J Exp Bot等期刊,为番茄等园艺作物高产优质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郭飞:果树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品质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lanta、BMC Plant Biology、Scientia Horticulturae、茶叶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多项。担任JAFC、Plant Science、Tree Physiology等期刊审稿人、Beverage Plant Research青年编委、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湖北省科技特派员等,获“湖北省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