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在给收集回来的齐穗期实验水稻分样,按照不同的对照组,把它们的茎、叶、穗分别包装,在杀青烘干过后运回实验室里开展基因研究。”炎炎夏日,在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好味稻合作社的住处里,川农大水稻研究所栽培方向的研三学子王志强和他的师弟杨永刚正忙碌着把实验样品分类打包标号。王志强和杨永刚是马均教授的学生,今年3月他们便在永丰村住了下来,埋头田间实验,直到本季度水稻成熟收获后才会离开。躬耕田园,坚守稻田边,这是马均教授团队的暑假常态。
在向总书记汇报前,马均教授已经在眉山东坡区开展校地水稻科研合作与推广20年。在培养不少“土专家”“田秀才”的同时,也将我校科研育人工作带到了田地头,其团队每年至少在基地工作2个月,同时选派2名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常驻基地开展研究,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论是倾盆而下的暴雨,还是高达40℃的露天炙烤,每天都要去田间看一下水稻的长势,每隔1-2天进行一次深入观察与详细记录,每一阶段的水稻生长期都要把1800亩实验田里的水稻样品采集、整理、装袋,在田间奔忙着搬运几十公斤的实验样本,是团队最熟悉的日常。

“今年6月总书记当面听取了马老师的汇报,令我深切地感受到矢志强农兴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说起总书记来到自己所在的实验田视察,王志强难掩兴奋,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在水稻栽培方向读博的决心。“我想跟前辈们一样,继续守在稻田边,用汗水与知识,努力为中华民族端稳中国饭碗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王志强追求的理想,更是所有川农水稻人始终坚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