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我校副校长刘登才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四川省“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麦类育种攻关)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市温江区召开。四川省科技厅农村处三级调研员聂炜玮、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和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办主任何希德出席,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主持会议。我校、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西南科技大学、西昌学院、绵阳市农科院、内江市农科院、西昌市农科所、南充市农科院、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油研种业有限公司13家项目承担单位骨干研究人员参加会议。

刘登才教授对项目目标任务、课题设置、组织管理及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承担单位负责人就各自承担任务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
本项目设置8个课题,考核以课题为单元进行并与课题负责人签订了任务合同。项目将实行项目、承担单位协调人、课题主持人、子课题负责人四层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瞄准“突破点”,解决生产瓶颈问题,真正做到“从无到有”。通过项目执行,获得一批育种家证明有用的新技术,一批育种家好用的突破新材料和新品种,进一步提升麦类作物的生产能力。成立了项目跟踪专家组,项目管理专家包括: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和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办主任何希德。技术专家包括我校郑有良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余懋群教授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朱华忠研究员。我校财务处处长白梅任财务专家。
会议邀请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研究员做了题为《四川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及公关任务》的特邀报告,项目骨干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龙海副研究员和川农大小麦所郝明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小麦穗形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及分析设计》和《小麦原始材料和关键基因聚合育种经验交流》的学术报告。与会期间,参会人员就种质资源分享、育种经验分享、育种技术共享、表型性状共鉴、材料品种共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十四五”期间将更加协同合作,整体提升我省的小麦育种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