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校主办的“小麦新品种蜀麦830规模化生产示范现场验收会”在大邑县安仁镇旭成种植专业合作社举行。
现场验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吴德芳二级调研员、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王敬东主任、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办何希德副处长、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姚光贵副局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余懋群研究员、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黄辉跃研究员、四川省麦类作物创新团队首席郑有良教授、周永红教授、副校长刘登才教授、小麦协同创新项目技术首席樊高琼教授、小麦所所长魏育明教授、副所长江千涛教授、副所长康厚扬教授,以及来自我校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种子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等近70人参加了会议。
刘登才教授介绍了参会领导及嘉宾,就此次验收背景与初衷作了说明;樊高琼教授就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小麦协同推广的重大技术在该基地的示范推广情况、示范区蜀麦830长势作了介绍;大邑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科徐文忠科长介绍了大邑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及小麦规模化生产情况;旭成种植专业合作社万富旭社长介绍了专合社的经营规模及本年度小麦品种选择、蜀麦830种植面积、田间长势、抗病性等情况。
专家组组长杨武云研究员安排现场测产分工并宣布测产开始。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现场验收会专家组组长杨武云宣布测产结果“4个连片田块共计36.04亩,平均亩产521.0公斤,最高产量564.1公斤。规模化生产结果表明,新品种蜀麦830丰产性突出”。
总面积3500亩的蜀麦830试验示范基地,前作水稻10月中旬收获,小麦11月上旬播种,湿害严重,项目组良种良法配套,确保大面积丰收。“这是四川重湿害麦区产量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我省大邑、崇州、邛崃等西部湿害严重地区小麦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杨武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