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一带一路”农科教联盟第三届年会暨“疫情时代的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农大与海南大学联合主办,来自24所国内农林院校、12所海外联盟院校、16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共138人参加会议。
“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2018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发起成立,我校是创始成员之一。2年来,作为国内外最大的农业全领域教育科技合作平台,先后有74所中外农林院校加入联盟。联盟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教育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秉持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在农业教育创新的各个领域探索和开发新的合作契机。
作为联盟平台项目工作组成员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夏新蓉代表学校受邀参加了26日的项目推进大会。同时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院、食品学院的3名教师及4位国际学生代表参加了“疫情时代的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研讨会。我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国际学生Felix Kwame Amevor还受邀在“动物科技&医学&水产”主题环节做专题报告,另外3名国际学生围绕“植物&环境&管理”专题做了墙报展示。

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新文,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陶洪建,教育部国际司政规处处长贾鹏,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理代表(FAO)欧敏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副主任(UNOSSC)WANG Xiaojun,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卓越科学家、驻华代表何中虎,非洲区域大学农业能力建设论坛(RUFORUM)执行秘书长Adipala Ekwamu等国际组织嘉宾代表,以及联盟海外成员等分别就疫情给农业、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影响以及搭建“一带一路”和开展南南教育合作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随后,联盟还发布了“一带一路”农科教创新联盟2020年平台项目推进计划,我校积极参与了此次推进计划的制定,着力为农林高校和涉农企业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疫情下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和“全球疫情下农业合作的挑战和机遇”的主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表示借助联盟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在疫情时代稳定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献智献策,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为全球粮食问题、教育治理贡献集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