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廷昭院士团队在新型饲用作物选育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9-09-05 08:48:29作者:玉米研究所 来源:玉米研究所 点击数:

  

近日,四川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四川省草科院、畜科院、农科院、省草业技术推广研究中心和我校部分专家,在雅安市多营镇玉米育种基地,对荣廷昭院士团队选育的“川农1号高粱草”(暂定名)进行了现场鉴定,为今后品种审定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主要选育者周树峰副研究员介绍,该新材料通过高粱和拟高粱远缘杂交,并结合“胚挽救”技术,先后历经7年选育而成。与会专家在听取了现场汇报,并认真考察“川农1号高粱草”的综合表现后,一致认为这是一突破性新材料,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通过“隐藏”在土中的根状茎实现了真正的多年生,二是含水量低(开花期仅为70%左右),特别适合青贮和规模化生产。由于具有优异的远缘杂种优势,“川农1号高粱草”长势旺盛,不刈割时株高可达4.5m以上,在我省每年可刈割3次,最高可产干草2.4t/亩;因带有较多的野生血缘,其抗逆性突出,全生育期基本不需防治任何病虫害;孕穗期粗蛋白含量高达9.1%,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兼得。

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草科院白史且院长认为,该草根系发达,不仅可作为优质饲草,还可用于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和养殖业粪污的消纳,并当场表示将利用其单位在青贮和动物饲喂方面的优势,与选育团队合作开展相关研究;省农科院杨俊品研究员称赞道,通过高粱和拟高粱的远缘杂交,选育多年生饲草的思路创新性强;省草业技术推广研究中心何光武副主任指出,“川农1号高粱草”的抗逆性可与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当家牧草品种“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皇竹草)相媲美,而且适口性和品质更为优良,有望部分取代皇竹草;省畜科院粱小玉副研究员也当即表示,可将该草纳入其种草养畜的科技扶贫项目。我校水稻所王文明教授、动科院马啸教授和黄林凯教授等人也参加了现场鉴定。

目前“川农1号高粱草” 已在湖北恩施,湖南长沙、常德,云南景洪、普洱,贵州独山,广州和我省广元等地完成了区域试验。7月12日,我省牧草生产龙头企业——四川江安憨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琴女士,听说到“川农1号高粱草”的优异表现后,专门驱车从宜宾赶到雅安进行调研,考察后当场预定百亩种苗,并有意购买品种审定后的独家生产经营权。

早在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视察我校时,荣廷昭院士就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西南地区生态特点和远缘杂种后代茎叶生长旺盛的特点,首次提出发展“营养体农业”的思路,率先开展了饲草玉米的选育研究,并于2012年获得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西南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资助。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相继出台鼓励“粮改饲”的系列政策。在此基础上,国内其他单位也相继展开了饲用油菜、饲用大豆、饲用桑和饲用小麦等新型饲用作物的选育工作。荣廷昭院士团队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利用玉米近缘属(大刍草、薏苡、高粱等)选育新型饲用作物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先后选育出玉草1号和大黑山饲用薏苡等9个饲草品种,其中部分品种已被四川省农业厅遴选为主推品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