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五四历史传承五四精神 “青春大讲堂”专题讲座举行

2019-04-29 15:00:06作者:李荣芸 罗冬惠 赖雨琪/文 来源:校团委 点击数:

  

连日来,由校团委举办的第54-56期“青春大讲堂”精彩开讲,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祖龑老师和档案馆馆长潘坤老师作客青春大讲堂,系列讲座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日前夕开展,积极宣传五四运动精神,线上线下共吸引2000余名同学聆听。

4月19日、28日,张祖龑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的国家意识与使命”为主题,分别在雅安校区和成都校区开讲,带领大家回顾百年前的峥嵘岁月。张祖龑以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讲述了新青年、新思想的抗争之路。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之始,青年便开始“立意于新,反对于旧”;《湘江评论》中的青年毛泽东风华正茂,以一腔热血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光明版图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在新中国诞生的黑暗前夜,是无数青年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系于一体,才迎来了今天的辉煌。

提及留日学生在中国餐馆聚会拟定反日协议,张祖龑感叹道:躲在群体里发出杂音很简单,立于集体之上发出集体的声音却很难,更何况是身处异乡的日本留学生!当时的新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用自己的青春换回国家的青春,真正做到青春之国家。“血气青春,在于心,不在于形”。她构建出人物和历史的框架,再用精神赋予“青春”饱满的意义,联系当代青年,鼓励学子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奋发图强。

4月26日,潘坤带来的讲座“五四百年之际对于‘赛先生’和‘德先生’的再认识”在成都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潘坤以新颖的方式,开篇就为同学们请入“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赛先生”是典型的文化救国三次变革之后的主张,是一种包含式超越;谈到引入“德先生”和“赛先生”背后的情节和情愫,潘坤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已经失去信心;接着,围绕“赛先生”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一问题,潘坤结合短片“地球大小”对视角的认知,将我国传统对终极问题的态度和西方形而上学进行对比,强调我们应该始终对终极问题抱有敬畏之心;潘坤谈到在五四百年之际,我们应该对“赛先生”和“德先生”进行再认识。对于“赛先生”来说,主客体二元分化会使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分庭抗礼,唯理论与经验论争执不下;对“德先生”而言,再认识主要集中在民主问题上,但何为真正的民主及是否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还有待商榷。

据悉,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到来之际,校团委、各个学院以“川农新青年”评选、经典诵读会、示范性团日活动、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同学牢记五四历史,传承五四精神,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嘉宾介绍:张祖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2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部。先后获邀以文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其参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承担主研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嘉宾介绍:潘坤,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档案馆馆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英国访问学者,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在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1项。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