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良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2018-05-09 17:15:48作者:张喆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5月9日,连晴多日的成都降下大雨,仿佛也在表达着哀伤的情绪。一辆辆大巴载着悲伤的人们从雅安、温江出发,前往成都市殡仪馆,向著名植物学家、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杨俊良教授作最后的告别。
  
  杨俊良教授亲友、同事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从教六十余年,杨俊良教授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中有的成长为国内顶级学术专家,有的成长为行业骨干。他们纷纷从各地赶来,向杨俊良教授告别。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校党委副书记张强,副校长朱庆、杨文钰、陈代文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曾向杨俊良教授求学。
  
  她的丈夫颜济教授和她共同指导的博士生郑有良主持仪式。
  
  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大厅正中悬挂着杨俊良教授的遗像。遗像两侧竖挂着的挽联“六十年过去教书育人植桃李亚美二洲,两世纪以来科研硕果惠人民各国全球”展现了杨俊良教授光辉的一生。在哀乐声中,人们胸戴白花,怀着沉重心情,眼含热泪,在杨俊良教授灵前深深鞠躬,依依惜别。
  
  郑有良饱含深情地对杨俊良教授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杨俊良教授的一生与川农大同行,她的感情与川农大相依,她的品质与川农大相融,堪称“川农大精神”的铸就者、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她的一生是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一生,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一生,是谦虚谨慎、敦厚仁爱的一生。她的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学者、好老师、好长辈,是教育和科技战线的重大损失,是川农大的重大损失。但我们相信,她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她为人师表的品格、求真务实的学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胸怀,将永载川农大的史册!回忆起向杨俊良教授求学的经历,郑有良激动地留下热泪,数度哽咽。
  
  杨俊良教授的亲密爱人颜济先生回忆起与其相知相伴68年的点点滴滴,称赞杨俊良教授对人类社会、对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很多人吃饭难的问题。她为我国植物学发展、小麦族系统学与种质资源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生代表、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卢宝荣,家属代表颜阳分别发言,共同表达对杨俊良教授的追思和怀念,颂扬她的崇高品质和突出贡献。
  
  杨俊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5日14时35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8岁。
  
  杨俊良教授,女,1930 年 8 月30日出生,云南省会泽县人。1950年9月—1952年9月在华西大学生物系学习,1952年10月—1954年8月在四川大学生物系学习,1954年9月—1956年8月在四川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56年9月—1960年12月在四川农学院植物教研组任助教,1960年12月—1981年5月在四川农学院植物教研组任讲师,1981年5月—1996年4月在四川农业大学植物教研室任副教授、教授。
  
  杨俊良教授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七五”、“八五”小麦育种攻关、四川省“六五”、“七五”、“八五”小麦育种攻关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小麦族系统学与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出版了《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五卷)。作为主研人员参与选育的优质小麦品种“繁六”、“繁七”及其姊妹系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小麦异种属基因库的建立及物种生物系统学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杨俊良教授病重期间,学校及生命科学学院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

\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
全体默哀

\
郑有良高度评价杨俊良教授

\
丈夫颜济教授回忆与其相知相伴68年的点点滴滴

\
学生代表、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卢宝荣发言

\
家属代表颜阳发言

\
最后的告别

\
慰问家属

\
最后的告别

\
有序入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