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的目标就很亢奋,虽然每天睡眠不足,但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在完成数学建模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波折,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坚持”、“学校和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只要有目标,面对困难不惧怕,脚踏实地总会有所回报”……这是在采访前不久斩获第26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的机电学院学子谢燚和汪佳豪时他们所谈及。
机电学院积极谋划和开展学生第一、二课堂协同互动模式建设,学院党政各部高度重视,携手共筑学生科创成长路。首先,针对各个专业分别组建由院长、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领衔的第二课堂专业导师团队,为学生科创之路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其次,党政多方融资为学生实现科创梦想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三,学院提供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及初步建成的实训中心为学生科研兴趣和专业赛事搭建了基础平台;最后,学院通过榜样们言传身教和荣誉墙的观摩激励让更多具有科创精神的学生们实践自己的科创兴趣,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决心为科创事业付出的种子。四项措施齐举,为学生课外科技创作、专业实践、团队遴选、培育及备赛等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截止目前,机电学院第一、二课堂协同互动模式初见成效。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26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近期揭晓,代表学校参赛的机电学院学子谢燚和汪佳豪在34个省/市(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1418所院校、36375个队、近11万参赛队员中斩获国家二等奖。
无独有偶,今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共有全国31个省市,1200余所高校的四万余名选手和500余个软件创业团队参赛。机电学院2014级农业电气化专业张紫东同学荣获“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个人赛全国唯一特等奖。
与此同时,在西南石油大学举办的2017年“蜂云谷杯”第三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机电学院2014级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刘小昌团队的项目“一种智能光储式电动车充电桩的设计” 在来自全省的35所高校的120个项目中获得省级银奖。
在机电学院第一、二课堂协同互动模式强化激励下,机电学子的创新和科研能力不断展现。近三年以来,机电学子参加校级及以上竞赛获奖累计约200余项,科创项目数量也逐年上升,等级由“校级一般”也逐步迈向“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