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三事
我的父亲傅淡如去世一个月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总在不经意间清晰地掠过眼前,呈现在脑海里……
执着
父亲是从事水稻栽培的,这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和事业。从我们记事的时候起,父亲一年四季都没有离开过水稻。春、夏、秋水稻的播种、栽培、管理及收获自不言说,即便是冬天,样本分析、数据测算、结果对比也让他难得停歇下来。不管是在沙湾农场还是在濆江农场的试验田里,水稻从育秧、栽种、病虫害防治、收割到晾晒,他都亲历亲为。秧苗、分蘖、抽穗、结实、制种、光合作用、稻瘟病、纹枯病、稻螟虫、稻飞虱……都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词语。小时候,晚上或者周末,我们经常跟着父亲去他工作的试验田或濆江稻作室看他做实验、搞研究。父亲做事极有计划和条理,事情不告一段落绝不离开,为此,家里总是不能按时开饭,很多时候我们一等再等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只得先吃了。1975-1979年,父亲奉命担任中国农技组组长援助非洲到贝宁共和国示范推广水稻种植。当地人的主食是木薯,从来没见过水稻,父亲的任务是试种并教会当地农民种水稻。贝宁地处赤道附近,“天天骄阳似火,路边的草一点火就烧起来”,天旱时“土干得来挖不动,有的地推土机也啃不动”。他们每天早上天亮起床,七点多一点就外出工作,中午有时1、2点才回来。当地的毒蛇和干蚂蟥多,劳作时要穿及膝的长筒靴,头顶高温,其辛苦程度可想而之,每天回来靴子里都能倒出水来。即便是酷热中,父亲全身长满疙瘩,得了脂溢性皮炎,染上疟疾,他也不肯休息。水稻试种成功后,当地人一见他们就围上来打招呼,用中国话喊“您好”,并自动告诉他们“现在我们要把所有的土地都拿来种水稻”。这使父亲感到非常高兴,不仅为后来的工作打开了局面,也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关爱
父亲的一生,总是克己为人,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对子女如此,对他人也如此。
父亲援非四年,通讯不便,一月才能通一次信。父亲要求我们每月必须写一封500字以上的信向他汇报学习和生活。每次他来信都要点评我们写的信,说得最多的一是针对我们存在的诸如怕苦、怕累等思想问题进行教育,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二是严格又耐心地指出我们信中的错别字,让我们养成严谨、认真、求实的学风。他平时要求我们把吃饭时洒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掉,碗里不能剩一粒饭,这时他会念古诗《锄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我们珍惜劳动成果。今天,我们能为人师表、并竭尽所能地搞好本职工作,与父亲的关爱、教育是分不开的。
父亲生活节俭,但每当知道有同志遇到困难,他总是尽力相助。对杨开渠院长的亲属、同事陈翼伯家人及何伯舟书记的关心,都让我们看到了他满怀博爱、助人为乐的炽热之心。
父亲对青年尤其关爱。作为四川农大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首任负责人之一,父亲上任伊始,就清晰地意识到只有赢得青年、赢得优秀的师资,才能赢得师院美好的未来。他为师院的发展呕心沥血。那时,师院师资匮乏,他亲自到各地选拨省内外相关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来师院工作。青年教师来后,他给他们压担子,放手让他们积极工作,注重他们的学历提高和进修培训,总是创造条件让他们锻炼提高。院里的青年教师几乎都外出进行了培训。师院初创时期,他每天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即便是休息时间,也总有年轻人来家里和他谈工作,很多时候吃饭时间到了,他就让年轻人在家里一块儿吃饭。我们也因此熟悉了当时师院的每个年轻教师。直到现在,他们中的有些人虽然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教授,却仍然以“大姐”、“二姐”亲切地称呼我们。
淡泊
父亲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有着淡泊名利的如海胸怀。
他常常对我们说: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年轻人多吃点苦受点累不要计较;工作上不要挑三拣四,多学习多锻炼大有益处。工作上,他勤勤恳恳;学习上,他认真努力;名利上,他谦逊礼让。
父亲去世后,翻看他的档案材料,其中有一页我们印象极深。那是1995年“七一”前夕,学校要表彰教职员工中的“优秀共产党员”。职技师院教工支部一致推选父亲为优秀。推辞不过的父亲入选后领到了一张“优秀共产党员”申报表,表里需要填写主要事迹。在这一栏中,父亲写了这样几句话:“我实感惭愧,事情都是该做的,还有很多该做的事都没有做,哪能说是先进”。他把表上交后,师院负责收表的同志在后面补充写到:这就是傅淡如同志对先进的态度。随后又补充写了他的先进事迹。因此,这张表就出现了主要事迹两种笔迹填写、本人和他人共同完成的情况。感叹之余,让我们对父亲的谦逊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为人处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情趣
在我们心中,父亲虽严格但不古板,虽认真却情趣广泛。他的兴趣爱好很多,跑步、游泳、玩扑克、打太极拳、听京剧、读诗词、种花、嫁接植物,含饴弄孙……,这些都是他喜爱的。
在岗的时候,父亲忙中偷闲喜欢听京剧。记得援外归来,他买了电唱机和收录机。有了这两个“机”,父亲便在出差的时候淘得一些京剧的唱片和磁带,梅派、程派、荀派、谭派、马派等都是他喜欢的京剧流派。偶尔休息的时候,他会放上几段,哼唱几句,自得其乐。“芦花放,稻谷香……”他的样板戏也唱得有滋有味的。
父亲每次出差,回来时一定会给我们带回一些糖果、零食、衣物和小玩意。父亲的旅行包就像个魔术包,让我们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翻看父亲出差回家的旅行包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癖好,这癖好居然一直延续到父亲退休。
退休后,父亲喜欢打太极拳和栽种并嫁接花木。他先后教过多人练太极拳,并参与了老协的太极拳表演。宿舍楼下,他栽种的腊梅、嫁接的红梅正傲寒吐香;种植的芍药正发芽长叶……
如今,斯人已去,品德流芳。亲爱的父亲,虽然物质上您没有多少财富留给我们,可您留给了我们一生都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谢谢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您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