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我校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经过精心准备,各学院学子组成了多支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乡村、企业、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和实践,勇作“川农大精神”的实践者与传播者。
科教服务进乡村
“北京大学青年公益接力计划”林学院分队在雎水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优秀高中毕业生学习经验分享”活动。随后,分队成员到道喜村,向村民了解道喜村村民发展林业的现状,并就关于苗木培育、造林整地、施肥、状况等林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了解,对柳杉林区进行土样采集工作,并就林地的土壤剖面进行了勘察。“握住你的手”公益团队支教分队于凉山州冕宁县爱曦小学开展支教活动,21名团队成员走进村小课堂,近百名彝族小学生前来学习。“林进九龙,情系椒农”支农实践分队在甘孜九龙县乃渠乡花椒基地为当地花椒存在的病虫害及栽培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食品学院“心系农村食品安全,助力三农科技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雅安市大兴镇寨坪村、穆家村、前进村、马家坝、万家咀五个村小组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公益实践之旅。队员们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当地农作物栽种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情况、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以及收入情况、食品安全及日常烹饪饮食情况等当地居民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农学院“走进新津服务三农”暑期实践分队到新津临江村给当地的村民开展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列举讲述了农药的类型及其适用。
动物科技学院“科技助农增产,服务三农发展”实践分队完成了对汉源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实地调研活动。队员们在九襄、清溪了解到当地多采用农业、果园以及旅游休闲业融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依托水利灌溉的方式使得农作物和果园排水通畅,保证了农作物与果园的生产需要。
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分队在宜宾市双谊乡进行社会实践,进行了关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深入群众的问卷调查。“繁荣农村文化——走进竹乡沐川”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展开“关于沐川县农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问卷调查活动。工学院“简阳水稻机械化种植宣传调研团队”冒雨前往三岔镇清庙村、福田乡渔堰村进行水稻机械化宣传调研活动。旅游学院“山之水”团队在指导老师肖玖金博士的带领下,完成了《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样本采样工作。
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学子,通过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深入地了解了“三农”的内涵,加深了对服务“三农”的体会。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的人生机遇,勇于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责任。
社会实践进企业
动物科技学院“科技下乡,兴农助农”实践团队到四川省乐山牧源种畜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省井研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队员们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别就种猪的挑选方法、饲养技术以及生猪屠宰、猪肉加工的生产流程进行了系统了解。
林学院木结构建筑调研分队一行来到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成都川雅木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队员们感受到了公司的魅力,感受到木结构建筑带给人的工作舒适感,同时,看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和木制品的前景,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使命,获益匪浅。
工学院“动力未来,你我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在雅安市名山县工业园区中际不锈钢有限公司和鼎力纸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了解不锈钢和纸制品的生产流程及工艺。食品学院“金忠”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四川金忠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实习。队员参观了肉制品加工流水作业线期间,企业车间负责人就加工过程和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
经过实地参观考察,队员们感慨颇深,一线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队员们希望自己在公司能真正砥砺一切困难,增长才干,让青春之花绽放更艳。
基层服务进政府
林学院红原湿地调查与保护小分队来到红原县林业局,队员们了解了红原日干乔湿地的现状及其恢复项目实施情况,收获颇丰,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还需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法。
文法学院雅安市雨城区法院分队的队员们经过近一周的实践,已成为能独自整理卷宗、传达文件的初级法律工作者。赴自贡市赵化镇“献志‘三农’,情系赵化”实践分队协助赵化镇政府处理了许多工作,同时旁听了几次政府会议。
政府工作,琐碎而具体,队员们每天做着不一样的工作,得到的却是相同的感受:基层的工作,非基础、系统、复杂不能概括。要想把基层工作做好,空有一腔热血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只有认清现实,着眼大局,理清思路,还要有不变的恒心才能谈“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