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清:实践育人

2012-12-06 10:30:51作者:学生记者 赵龙 周书玉 来源:食品学院 林学院 点击数:

  

   
    编者按:他们不是舞者,却拥有一方高贵的舞台;他们不是演员,却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跳出美丽的舞步,不断点燃学子们创新才智的火种。

  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刀阔斧。本网特别策划了“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系列专题报道,希望通过展示身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收获你我,启迪众人。

  ……………………………………………………………………………………………

  人物小档案:张志清,副教授、博士。从事专业及专长:食品检测、粮油加工。2004年转教于工学院,完成从小麦分子生物学到食品检测的转换,而后入主食品学院,自学食品科学有关知识,现主要承担本科生《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实验室管理》等课程。

  “绪论”只为你懂

  你也许想不到,会有老师煞有介事地在上课的第一节课绪论一节课,只为学生能懂:他们学的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途?又用在什么地方?

  不同于对教材“绪论”的照本宣科,张志清对专业的介绍,会总结近几年该专业知识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前景和作用,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和仪器更新,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时代视野。

  “最后一排的那位吃包子的同学,请注意了,包子里面的食用油可能汞超标哦。”张志清发话了,面带笑意,那位吃早餐的同学立刻呆住了。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聚精会神地盯着台上。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去确定是否汞超标呢?这就与我们的《食品理化检验》有关了。”张志清继续笑着。

  “老师,学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啊?”同学忍不住发问了。

  “问的好。今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用,它的发展又如何。简单点讲吧,就是一个食品检验应用,但是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好了,不仅可以去一些事业单位,还可以去药检、质检部门工作。”

  上第一节课时,他不喜欢一上来就严肃地教授课程,而是花一节课的时间谈“绪论”。张志清认为,学生应该为兴趣而学习,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因此,每次为新一届开课前,他总是乐此不疲地“绪论”四十多分钟,只为学生能懂。“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的是什么,了解了学有所用,学生才会确立目标,积极上进,自主学习。”张志清每次走进课堂都想着这句话。

  “手把手”教专业

  听到实验课,理工科的大部分大一的同学可能会笑了,不就是做一些简单、基础的物理和化学实验,so easy!但是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杨霞来说,可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仪器分析》的实验课,不仅理论要求高,而且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需要自己克服困难,亲自去操作精贵的设备,得出正确的、需要的数据,然后转化为自己实验报告的理论数据,然后作出分析及结论,整个过程一点也不简单。

  很多同学认为有了张老师现场助阵,心里才比较安心。因为,实验比较难,课前不仅要认真看书,实验课上大家也都往前凑,专业老师一直在场,心里会踏实得多。

  张志清介绍,因为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比较有难度,实验器材比较昂贵,每次实验课把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一一做实验。他会一直守在那里,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够去操作,能够体会实践带来的益处。

  当然,也有些比较懒惰的同学因为老师的现场监督而老老实实地动手做实验。“那位穿格子衣服的男同学,虽然你是男生,不能事事都谦让女生啊,你看你的搭档好辛苦!”碍于情面,男生积极了起来。

  张志清认为,虽然这样上实验课会很费精力,但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到实践的知识,很值得。

  实践更育人

  “实践出真知,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从事小麦分子生物学和育种的张志清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积极参与教学方法、内容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力求将科研项目应用在教学实验中,希望做到“实践育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项目。

  杨雪就是受益的一员,她曾获得第6届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她当时是在创新性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一个产品设计,产品基础就是张老师帮忙做好的,其他方面的指导老师也是张老师介绍的。

  杨雪在毕业工作两年后,又重回学校继续读张志清的研究生,问是什么原因让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张志清做导师,她认为在大学学习这条路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程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人生的道理,感谢这位很好、很正直的老师。

  编辑:李劲雨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