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1月15日下午,教务处、学生处共同组织召开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教务处处长李天,副处长傅新红、丁春邦,学生处处长李武生,学生处副处长、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杜彬,教务处、学生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部分授课教师参加会议。
李武生介绍了学校开展就业指导类、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总体情况,提出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今后科学有效推动课程建设及发展提出了工作思路。杜彬和欧居湖分别就上级主管部门对相关课程教学要求及我校目前该课程建设情况作了汇报。与会人员就两类课程如何科学建设和发展作了讨论。
李天认为,就业指导类、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是正在成长中的课程,授课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授课的意义与方法,追求良好的授课效果。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学业、保持心理健康阳光,获得更好的发展。希望把就业指导类及心理健康类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部署,先后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三门就业指导类课程,《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四门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目前均已列入教学计划。三校区每学年选课学生4000余人,近5年来选课人数超过2万人。
据悉,就业指导类、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既强调职业、心理健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生涯管理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