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同行专家,对肖千文教授主持完成的“川早系列核桃杂交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良种选育的原始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认为,该成果针对长期阻滞川渝地区核桃产业发展的适生良种与繁育困难两大难题,历经20年攻关研究,取得成果对于改良四川数百万亩劣质核桃资源,推动核桃产业发展,促进山区脱贫致富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课题组在四川核桃主产区育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优良核桃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对核桃受精机理、花粉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实现了核桃早花早果的早期预测;借助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阐明了光合能力与核桃丰产的关系,极大地缩短了核桃早花早果、丰产良种的选育周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首次育成了适应川渝地区的“川早1号”等系列杂交早实核桃良种5个,实现了四川核桃杂交育种的重大突破;创新改良核桃良种繁育技术,构建了与核桃新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川渝地区核桃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鉴定委员会由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及四川省林业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科院生物所、中科院山地所、四川省林木种苗站、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专家组成。会议由科技厅成果处处长高量主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级调研员史擎、我校副校长朱庆、科技处副处长王之盛、林学院院长张健、林学院党总支书记郭东力等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