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学校贴吧里出现一条“我的学生证掉了”的帖子,内容是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11级2班的刘德华同学遗失了陪他“度过这两天余震不断的唯一最亲密的东西”,他想说,“学生证能回来固然是好事,不能回来也感谢那些所有帮助我们的人。”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该同学,听他讲述了这张学生证背后的故事。
“挨着我的心脏,支撑着我的意志”
“地震了!”4月20日上午8点多,正在逸夫楼一楼上实验课的刘德华和其他同学一起冲出了大楼。“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什么都没拿就冲了出去。”这张插在衬衣胸前口袋里、挨着心脏的学生证成了刘德华随身携带的唯一东西。
没有等,没有靠,没有要,刘德华和班上同学一起开展自救,在老区运动场自己搭蓬、伐竹、搬砖、买布、割绳,建起了一个很温馨的小家。在这个男女生各18人的集体里,5顶专业帐篷分配给了女生,男生们则住在4顶简易搭建的帐篷里。男生们忙着搭帐篷,女生们则把垫子、被子都给大家铺好了。“虽然条件艰苦,但36位兄弟姐妹一起战斗,我们没有认输。”
我们在一起
“我要感谢那些所有帮助我们的人,包括食堂做饭的叔叔阿姨们。”20日中午,刘德华和同学们正在食堂吃饭,余震突袭,吓得学生们蜂拥向外跑。“大家不要慌,小心不要摔倒了!”食堂里打饭的师傅没有跑,大声地提醒着同学们。
“每天都能在食堂吃到可口的饭菜,食堂还贴心地准备了饭盒,让同学们可以把饭菜带出食堂吃。”刘德华说,想到食堂师傅们还要冒着余震在室内给大家做饭很是感动。他曾经问过食堂师傅们:“你们不怕吗?”“不怕,都经历过5.12,”放心没事,你们也要注意安全。”
“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保安叔叔在巡逻,让我们睡得更放心。学院领导老师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安抚了一些同学的害怕情绪。”刘德华说,很感谢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让他感到除了不能在寝室睡觉,震后的生活和平常没有两样。
看到有需要就上
地震后,妈妈给刘德华打来电话:“注意安全,你们比重灾区的情况好多了,要多帮助别人。”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刘德华和同学们做到了“看到有需要就上”。
震后的学校成为了雅安市民的避难场所。厕所在哪里?打热水没水瓶怎么办?……这些都是市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看到灾民们需要帮助,刘德华和同学们主动带路、借水瓶,把剩余的塑料布、竹竿、砖头借给灾民,帮助老年人搭建帐篷,常常忙到晚上12点多才睡。
“川农学生真热情,自己都忙得大汗淋漓,还主动帮助我们。”市民们对学生们连连竖起大拇指。
22日中午一点过,当记者再次联系刘德华同学时,他高兴地说:“我的学生证找到了!要谢谢大一的师妹!”经历了这一切,刘德华说,地震虽然是场灾难,但震后团结友爱的同学、敬业的教职员工都让他感受到了无限温暖,感受到了在一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