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7点,成都校区“五四”评优答辩现场上演了一幕大逆转。
原本以为自己是“打酱油”的学生会(团总支)主要学生干部、班长(优秀团支部书记)、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一瞬间变成了拥有投票表决权的评委。“太意外了,不过感到很高兴。”经管学院学生杨浩说。
如此一来,参加本次五四红旗团总支、优秀学生会、优秀青年志愿者队伍评优答辩的学生评委达217人,而原先人人皆知的老师评委只有21个,一瞬间,学生评委成为了评定谁是优秀的决定力量。
此次评优答辩活动的监督员、成都校区党委副书记胡迅表示,让学生成为“五四”评优的主体正是校区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他认为,这样的方式比以往只让老师作为主体评更好,因为团总支的活动、学生会的活动、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活动,同学们都身处其中,很熟悉,主要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完全能够根据平常工作开展的实际,结合好答辩情况行驶好评委的职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同时,也是以会代训,通过此次答辩会加强团干部、团员之间的学习交流,以期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对直到会议开始时才告知每位参会的同学就是评委的做法,校区团委书记蒋颖介绍说,是为了防止私下拉票,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
“这种形式很好,让学生充分当家作主,感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重视。”经管学院张雪梅同学对学生拥有投票表决权很赞成。
“以同学为评委,更加公平公开,促进学校民主氛围,有利于提高同学的民主意识。”代表学院做了优秀青年志愿者答辩的魏娇同学对评委的构成很是满意。
“以学生为评委能真正选出优秀,不只是听介绍,我们对各种活动的反响也很了解,更能代表广大同学意见。”农学院钟路娟说。
由观众到评委角色的转变,也让同学们主动融入到评优答辩活动中,他们积极行使自己的评委权力,认真听取答辩,积极提问,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
“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感受到不同学院的风采,很多学院很多好的做法都值得学习。”经管学院张利佳同学对资环学院公开选举学生会主席的做法很是赞同。
“还可以鼓励更多非部门内部成员加入到评委的队伍,参与评分,这样可以引起更大的反响,也让更多同学了解志愿者活动。”风景园林学院杨滢银建议在评选优秀志愿者时,扩大评选范围,让评选也成为一种宣传,积极发挥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