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成都校区几只流浪狗的遭遇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事情要从7月10日说起,当天下午,成都校区后保部对校园里的流浪狗采取了管理措施——准备捕捉并联系车辆送离学校。捕狗套绳、套杆相继派上用场,捕捉过程中一条大狗显然不那么听话,于是,免不了被打,自此“校区流浪狗被学校保安活活打死了”的传闻在校区间沸沸扬扬,回音壁中、微博中,强烈谴责校方残忍的言论此起彼伏。最初在回音壁中提议对流浪狗进行处理的一位人士更是遭到了谩骂。
7月11日,校区后勤保卫部作出了正面回应,“捕捉到的两条狗交给一位现场的同学并送至成都流浪狗救助中心”的结局让不少人松口气。而后保部也对工作人员简单粗暴的行为进行了道歉,“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不过,这件事情引发的思考却并没有结束。
“爱”“怕”交织的人狗情
对后保部来说,接到处理流浪狗的投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后保部成武在接受采访时说,“成都校区启用以来,校园不时出现流浪狗,其间保卫部门曾多次驱逐,但可能由于流浪狗在校园容易获得食物,所以被驱逐的流浪狗又多次返回校园。近一年多来,流浪狗有增加和家族化繁衍的趋势。最近,校园无主流浪狗达9条之多。”
成都校区现有1万余人,对流浪狗的态度当然不可能全部都一样。怕狗之人望狗而逃,被狗跟随吓住后,当然质疑校园的安全。爱狗之人亲近其身赐予食物,还为几条流浪狗亲昵命名“大黄”、“小黄”、“小黑”,将其称为校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爱怕交织的人狗情,为如何处置流浪狗设置了一道情感难题。
实际上,此事也折射出一个换位思考的问题。如果所有的爱狗人士能体谅那些怕狗者的恐惧心理,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对要求处理流浪狗的人士大加讽刺和挖苦了,更不会发展成为谩骂和言语攻击。如果工作人员在捕捉狗的过程中,能体会爱狗人士的一片深情,能把狗作为生命看待,也不会把长长的棍子对准流浪狗了。
如何处置校园流浪狗是一个考验
校园流浪狗处置曾多次引发广泛关注。今年1月,华南师范大学校园保安乱棍打死流浪狗被不少媒体报道,遭遇网友谴责。同月,四川某学校一个保安含笑打死流浪狗后,引发争议被停职。
副校长张强在自己的微博上就此发表评论:“如何处理此类问题,也是一门课程,作为校区管理部门和同学,都需要学习、提高。对学校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来说,处理此类问题,不能简单粗暴,不能太过无情。对部分同学来说,也不要以讹传讹、不要太过矫情。大学需要包容、同时也需要理性”。不少读者对此予以充分认同。
对于公共场所的流浪狗,国内外都会要求处理。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以英国为例,有《宠物法令》、《狗繁殖法》以及《狗繁殖及销售(福利)法》,这些法律要求政府必须指派人员去处理流浪动物,必须保证任何公共场所不存在流浪动物,对于所逮获的无人认领的流浪动物要妥善安置。我国多地依照当地养犬管理办法设立了流浪犬收容所,地方无力设立专门的流浪犬收容所的,一般都是委托民间组织或其他机构代为收容。
毋庸置疑,流浪犬收容所应该成为流浪狗的归宿,只要在帮助流浪狗找到家的过程中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对生命的尊重,今天的争议完全可以避免。同时,正如一位爱狗人士呼吁的那样,“爱狗的同学可以自发组成保护流浪狗的义工社团与校外保护动物组织进行联系,从根源上关注校园流浪狗的生存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施舍一点东西给流浪狗,毕竟,让流浪狗在公共场所出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