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以四川省农业厅农机装备处处长夏攀峰为组长和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梁南山为副组长,及其他5名农机农艺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我校杨文钰教授主持研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生产现场进行了考察,我校工学院农机专家马荣朝教授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成员,农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了考察会。
考察组认真听取了专家汇报,参观了基地研制引进的玉米播种机、覆膜机、施肥机、喷灌设施和联合收获机,并对玉米机收现场进行了考察。新模式完成1亩地玉米的摘穗和秸秆切碎返田作业仅用时约10分钟,且收获效果好,损失率仅2%-3%。
仁寿县大地合作社李威在驾驶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台机子驾驶起来轻便,效率也高,像我们丘陵地区就是需要这种机具,现在专家大院把这台机子免费让给我们来推广,以后我们合作社又可多一项服务了”;珠嘉乡踏水村75岁的农户余长清也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农机合作社帮他收了玉米,现在他种地轻松得多。
今年,在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基地1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核心示范地里,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施肥、补水及收获均采用机械化管理。近日通过专家验收的玉米最高亩产达到了764公斤,平均亩产也在600公斤以上,较示范区常规栽培方法每亩增产50-100公斤,农民因此每亩可增收120-240元。玉米播种环节较人工点播每亩成本投入可减少约80元,机收环节成本可减少约70元。从总体看,通过机械化生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仅在玉米种植环节每亩便可节本增效270-390元。
考察组对基地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大量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适应性、可靠性的研发、宣传、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动我省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和现代农业发展。与会人员还对目前我省玉米机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