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李地艳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

2013-11-11 16:46:19作者:动物科技学院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点击数:

  

 
  以我校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地艳为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的研究论文“Diet shapes the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 bitter taste receptor gene repertoire” 于11月7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线刊出(doi: 10.1093/molbev/mst219)。该刊物是国际生物进化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2012年影响因子为10.353。此研究为李地艳博士联合培养期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张建之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李地艳为我校朱庆教授指导的2010级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进行为期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目前该生以第一作者、川农大为第一单位共发表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24.19。

  自然界中多数有毒物质呈苦味,对苦味的识别可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动物对苦味的识别源于外界苦味物质与味蕾上苦味受体(Tas2r)的结合。该研究对41种哺乳动物,2种爬行动物,4种鸟类,1种两栖动物和6种鱼类的Tas2r基因家族的研究发现:在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Tas2r基因数目与这些物种的食性相关。由于植物性食物比动物性食物要含有更多的有毒或苦味物质,因此植食性动物Tas2r基因数量显著高于肉食性动物。该研究从基因学的角度初步揭开了脊椎动物抵御有毒物质的防御机制,表明食物毒素是影响Tas2r基因数目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可对植食性动物饲粮原料的选择提供重要帮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