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报道李英研究员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2015-06-16 17:52:32作者:动科院 来源:动科院 点击数:

  

  
  5月18日,动科院李英研究员课题组以“The evolu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the giant and the red pandas” 为题在Scientific Reports (影响因子5.078) 上发表了关于大小熊猫肠道菌群进化的论文。5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等在Mbio(影响因子6.875)上发表相关文章。5月20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在“Speaking of Science”栏目以“Why giant pandas have to eat and poop all day”为题对两篇文章进行报道。报道主要内容中文翻译如下:

  为什么大熊猫必须整天不停的摄食和排泄

  竹子作为大熊猫的单一食物来源已经持续了大约200万年。因此,如果大熊猫肠道细菌不完全具备降解植物的能力将会是件很惊奇的事。事实上,据最新发表在MBio 上的一篇研究报道,大熊猫每天只能消化它们取食竹子中的17%,而它们每天摄取的竹子多达30磅。这就意味着无论大熊猫吃多少,它们大部分最终以未消化的竹子被排泄掉。

  它们是怎样陷入这样的困境呢? 大熊猫在以竹子为主食之前一直是以肉类和植物为食的杂食性动物。不像其他草食性动物已经成功进化出一套有效降解纤维植物的专门消化系统,大熊猫依然保持着典型的食肉动物胃肠道。

  发表在Mbio上的相关研究的共同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的庞小燕指出这一研究表明大熊猫肠道微生物也许没能很好的适应大熊猫独特的饮食,并让大熊猫陷入进化的困境。同时,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李英团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将大熊猫肠道细菌与同样食竹子的小熊猫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肠道菌群与黑熊更相似。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