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医学子在禽类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2016-05-06 16:35:30作者:预防兽医研究所 来源:动医学院 点击数:

  

  以我校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周浩为第一作者、陈舜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作者署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的研究论文“Antigen distribution of TMUV and GPV are coincident with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CD8α-positive cells and goose IFNγ“(《被TMUV与GPV感染宿主的病毒分布特征与CD8α阳性细胞及鹅IFNγ表达谱一致》)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国际综合性科学期刊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该期刊2015年影响因子为5.578。

  坦布苏病毒(TMUV)是2010年率先从产蛋量下降的鸭中分离鉴定的新病原,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经蚊媒传播。许多人类重要的病原如登革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诺和病毒等均属于黄病毒属。TMUV感染的水禽呈现发病急,传播快,病禽淘率高,给我国的养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鹅细小病毒(又称小鹅瘟病毒,GPV)主要侵害1-30日龄的雏鹅,感染鹅死亡率可以高达90%以上,以肠道病变为主,是雏鹅最易感的传染病。从2014年开始,该病出现新的特征,如:易感宿主扩增到鸭;被感染鸭表现新的临床症状,短喙、软脚和生长障碍等。目前两种病毒在禽类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该论文研究建立了雏鹅感染两种禽类病毒的动物模型,通过病理特征分析、免疫组化试验、免疫应答监测、细胞因子分析、体外免疫特性试验对照比较,初步阐释了TMUV和GPV的入侵复制规律,机体自身CD4、CD8免疫分子的分布及强度,抗病毒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的组织分布与表达规律,进一步分析其病原的组织定位。这些结果为该病毒与水禽免疫系统互作机制、宿主免疫基因发掘和利用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丰富禽类病毒感染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据悉,周浩同学于2013年进入预防兽医研究所师从陈舜副研究员开始硕士阶段学习后,主要从事禽类分子抗病毒免疫学研究。截至目前,该同学已经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达20.833,其中有3篇影响因子大于3.0。优异的表现使其在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术学位硕士评选中位列榜首,并荣膺“2015年度优秀研究生”、“四川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等称号。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