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应动物医学院邀请,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涂长春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参加学院学术校庆系列活动,作客动医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教授学术论坛,带来题为《全球视野应对生物威胁和蝙蝠病原生态学研究》和《口蹄疫疫苗种毒设计构建及其高效疫苗的研制》的学术报告。活动由学院院长程安春主持
涂长春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威胁的诱因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强调应以全球化视野看待生物威胁问题,并强调维护人、动物、生态三者的协调是避免生物威胁的有力手段,还就近年来对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生态学研究进行了分享。
郑海学研究员阐述了口蹄疫病毒的流行现状与危害,FAO、OIE及我国的口蹄疫防控计划和目标,常规疫苗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他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对口蹄疫种毒进行改造,深入剖析了从高效疫苗框架的选择、产量的提高、抗原的匹配、天然免疫调控、无致病性毒株构建、疫苗安全性等方面开展该疫苗的研制与创新,从而研究出市场所需的疫苗产品,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两位来自我国兽医顶尖实验室专家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在座师生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与现场师生就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冠状病毒研究、血清分型、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目的基因选择等深入交流和讨论。
据悉,为迎接校庆,动物医学院结合学院学科特点,策划举行一系列学术报告、专家访谈交流等“学术校庆”活动,旨在通过系列学术活动,向社会展示近些年学校在兽医领域取得的成绩,同时引入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为学校、学院的发展助力。届时,将会有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专家,通过动医“学术校庆”活动,实地参与到学校110周年的庆典之中,为校庆送来祝福。
专家简介:
涂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狂犬病参考实验室主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狂犬病专家组组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副理事长等。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军队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在PNAS、EID和JV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多篇;参编专业著作6部。
郑海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OIE/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项目1项、“863”课题1项、甘肃省杰青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得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其中副主编2部。主要从事通过种毒改造创制口蹄疫高效疫苗研究,以及口蹄疫病毒表型变异规律及其分子基础研究;实现国际首例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制苗种毒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主持和参加研制的口蹄疫疫苗转化企业已生产销售累计达30.39亿元,成果转让费4707.98万元,是我国口蹄疫防控的主导产品,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