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济先生勉励小麦研究者为崇高使命而奋斗

2017-03-23 14:46:44作者:小麦研究所 来源:小麦研究所 点击数:

  


    3月20日下午,年逾九旬的颜济先生与小麦研究所和农学院生态研究所的小麦研究工作者,就四川小麦栽培历史、小麦株型育种、治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颜济先生勉励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戒骄戒躁,为“崇高使命”奋斗。

  颜济先生为大家讲述四川小麦栽培耕作制度变更历史。在抗战前,四川种植以“成都光头”为代表的地方品种,该品种与“中国春”非常类似。抗战时期,金善宝等老先生将南大2419、矮立多等引进了四川;同时,在四川也开始自育工作,选育了川辐麦等品种。当时的品种,通常在霜降前播种。后来,通过全省范围内大量的基础调查资料,掌握了四川条锈病的发生传播特点。为了减少冬前感染和越冬条锈菌数量,降低倒春寒风险,同时满足多熟制需求,选育了以 “繁六”为代表的小麦品种,并将播期推迟至立冬左右。通过播期调整及多个抗条锈病基因的聚合应用,实现四川长达20多年没有发生条锈病大流行。因此,除了考虑耕作栽培制度,熟期的调整也需要考虑条锈病流行的潜在风险等因素。颜济先生还结合自己对多个作物的器官形态建成对比观察,设计了小麦理想株型。以此启发大家的思路。

  颜济先生分享了从事科学研究70余年的经验经历。他谈到,创新对于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传承创造及利用知识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关键所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知识分子应肩负起传承、创造、利用知识的崇高使命。

  颜济曾是我校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首位博士导师,我校小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1990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1997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农学奖,主编了《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系列专著。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