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达人圆梦川农

2017-05-22 15:55:48作者:张洁琳 张宸玥/文 郑远洪/图 来源:都江堰校区 点击数:

  


    临近毕业,2013级旅游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郑远洪向老师们提出想办个人摄影展,很快就得到老师们的支持。5月19至21日,郑远洪的《看与被看》个人影像展筹备工作一路绿灯通行,并在都江堰校区银杏林成功展出。影展邀请到校党委副书记、四川省教育摄影协会主席张强为展览作序。

  此次展览的76张图,是郑远洪在摄影家的帮助下从1000多张作品中多次筛选后才确定。展览以独特的视角,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百态。一张张黑白纪实照,带人们发现那些被定格的岁月,感受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

  不忘初衷,摄影梦

  初中时,郑远洪就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幻想着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相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这个摄影梦想直到大学才慢慢实现。经过3年在食堂的勤工俭学,他终于攒足资金,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虽然不具备摄影经验,缺乏实战技巧,但凭着一股子认真钻研劲儿,他快速上道。每天除了课程作业,他会花上七八个小时学习摄影技巧。除了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仔细研读相机使用说明书、网络学习等都是他学习摄影的途径。在不断充实提高之后,独属于他的摄影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郑远洪一有空就会带上相机在学校周围到处走,有时为了拍出一张好的照片,他会在同一个地方坐上几个小时,能把同一条小路反复走上二三十遍。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拿起相机去拍照,摄影对于郑远洪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抓拍生活,记录美

  比起拍摄风景照时的深思熟虑,郑远洪更喜欢拍纪实带来的自由单纯。而他选择黑白是因为在黑白的世界里,没有其他色彩的争奇斗艳,只有真实与对原貌的尊重,从而传递出一种情怀与思考。

  “我去哪儿都把相机背着,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就算是12个小时回家的车程,他也会找到“风景”。“我反正也睡不着,但火车上睡着的人蛮多,我就看到他们的睡相了。”他笑着说,曾遇到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睡觉时他们尽量地靠两边坐,让孩子躺在他们中间,当时自己就感觉到父母平凡却深切的关爱,这个瞬间感动了他很久。在他眼中,真实平常的生活,更具有透人心魄的力量。

  郑远洪的镜头,追逐的对象是生活中的每一处场景,闲游外北街,逛逛菜市场,甚至是坐着火车,他都会用相机去记录那些接地气儿、令人动容的细节。有人曾问他拍照是想要记录还是想要表达,或许他的照片就是最好的回答。

  张强在序中所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拍照片变得越来越容易,也正因为如此,拍有感染力、有深度、有灵魂的照片也变得越来越难,但郑远洪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圆梦川农,有良师

  从萌发摄影兴趣到后来渐趋成熟的摄影技术,再到慢慢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在郑远洪的圆梦道路上有着不少的引路人。

  虽然从小怀揣着摄影梦,但这位直到大学才得到人生第一台相机的寒门学子,无论从摄影技巧还是专业的训练方面都显得匮乏。后来,他得知校领导张强老师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便尝试通过微博主动联系张强老师,向老师表达了自己对摄影的热爱。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张强的回应,从微博到微信、QQ,郑远洪常将自己关于摄影的一些想法与老师交流,联系渐渐多了起来。后来,张强老师在受《中国国家地理》之托,拍摄中国夏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摄影时,也常常会带上郑远洪同去,在拍摄过程中张强老师常常言传身教、给这位年轻人指导示范,这些难得的拍摄经历对郑远洪日后在拍摄主题的选择、拍摄技巧的掌握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摄影路上,郑远洪还得到了都江堰市一些公认的优秀摄影家如田兵、刘安贵等人的持续指导。谈及是怎么联系上他们的,郑远洪说“主动加入他们业内的QQ群取得联系”,这与张强老师之间的结缘颇有些相似。

  大学期间,郑远洪共拍摄了大约数万余张照片。除了自己摸索,其中不少照片都得到过专业人士的指点,让他得以快速成长。

  毕业前夕,当郑远洪向班主任李东林老师表达了自己想办个人摄影展的想法时,立刻得到了旅游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报学校后一路绿灯通行,得以在毕业前夕圆梦川农。

  后记

  不是每个人都像郑远洪一般坚毅,克服困难只为实现儿时的梦想;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般幸运,在圆梦的道路上能得到校内外老师的多方帮助;更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般主动,能把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一名摄影纪实爱好者,我想要通过我的镜头表达一种自然流露的人文关怀。我想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郑远洪坚定地说道。

\

\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