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全校通讯中断、房屋裂缝掉瓦、学生停课,人们陷入一片惊恐纷乱之中。在这场空前的灾难面前,近千名后勤员工坚守岗位,奋战在抗震减灾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抗震减灾的动人篇章。
护士节的白衣天使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地震发生时,校医院二楼病房有三位同学正在输液。在天摇地动的瞬间,杨思琪、杨雪娇、顾燕三位年轻护士不顾个人安危,没有惊慌,立即冲到病房帮助正在输液的同学撤到楼下安全地带。对于比同学大不了多少的几位护士,一位输液的学生感动地说:“护士姐姐们一直微笑着,冷静地指挥我们撤离,看到她们那么镇定,我感觉就没有那么害怕了,她们真正是天使。”
地震发生后5分钟,校医院立即派出救护车在校园内巡视,一旦发现有受伤的师生立即进行医治。初步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的头三天里,校医院共收治了在地震中受伤和因在外露宿患病的师生百余人次,许多医护人员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休息。为了防止灾后疫病发生,从14日起,校医院和校园物管中心的同志对全校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了三次消毒处理。
可亲可敬的舍管阿姨
12日下午强震过后,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立即行动起来,全体宿管人员冒着危险打开通道和消防门,组织所有学生远离宿舍楼。撤离时,不少同学关心地问舍管阿姨你们怎么办,她们的回答是惊人的相似:“不要管我们,你们快走!”夏翠莲,便是其中的一个。地震发生后,夏翠莲拖着伤腿立即冲到宿舍门口一个劲地提醒往外跑的同学,叫他们不要慌。由于担心寝室里还有同学,夏翠莲全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许多焦急的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硬拖着她往外跑。
12日晚,大雨不断,余震依然,担心同学们的安全,夏翠莲一夜未曾合眼,只是靠着宿舍大门在板凳上坐了一夜,守护着身边睡着的每一个孩子。“我们永远记得夏阿姨拖着伤病的腿陪我们熬了一个难忘之夜,我看着她腿上有厚厚的纱布……基本上22舍的所有人她都叫得出名字……”打开百度贴吧,便见到同学对22舍管理员夏翠莲的留言。
其实,在贴吧里还有很多对舍管阿姨的感言。在地震后的那几天,所有的舍管阿姨们都连续几宿未曾合眼陪伴在那些时刻需要得到关心的同学身边,给他们壮胆,给他们站岗。
“如果学校组织捐款捐物,请替我捐300元,我回校后补上。失去亲人的痛,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会尽快回校,在非常时期做出应有力量。我虽不能到灾区,但我要认真工作,这就是一种支持。”这是舍管阿姨况素芬发来的短信。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就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老家病危。她依然坚守岗位,在学生宿舍一直工作了30多个小时,直到13日晚才赶车从雅安出发回老家,可是出发后不久便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已经去世,她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回家后,这位普通的宿舍员工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没有忘记灾区人民的痛苦。
坚守岗位的食堂员工
有同学在贴吧上这样写到:“地震中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觉得是食堂员工,因为我们大家都在躲避地震的时候,他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难道他们与我们哪一点不一样吗,人家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还坚持上班,天不亮就来了,月亮都出来了才回家。看到我们神色慌张,有的师傅还主动过来开导、安慰我们,真是让我从心里敬佩他们”从以往同学对食堂员工的不够认同,再到如今对他们赞扬有加,为何会有如此的转变?
强震后余震依然,食堂工人们已经在操作间进行加工。12日下午5点,食堂准时开餐。晚餐结束后,食堂工人又开始加班加点地赶制13日的早餐。13日晚,大雨越下越大,担心同学们深夜无法御寒,为了让他们深夜时能够吃上热的食物,已经连续作战近20小时的食堂工人顾不上休息,又开始赶制包子、馒头。为了让同学们吃到新鲜的蔬菜,中心采购部的工作人员不顾疲劳,13日凌晨2点就到雅安批发市场去抢购蔬菜,并把蔬菜都及时运到各个食堂。
虽然就餐人数大量增加,但是,食堂工人们依然用自己的坚毅保障了师生员工及家属三万余人的就餐。年仅20岁的袁康武,其家就在震中汶川,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直到15日才伙同其他两位汶川的食堂员工严顺军和袁洪立离开雅安想回家看看。16日上午10点半左右,他的身影又在食堂忙碌开了,原来他到成都之后又返回来了。同时,有些来自汉源、石棉等地的工人得知家乡遭受地震灾害时忍不住哭了,但是他们仍然擦干眼泪继续工作。“当时我们所有人想的都是大家生死在一起。在平时的培训中就告诉员工,除非房子倒了,不然工作就应该正常进行!”生活服务中心负责人这样说到。
雨夜救援的车队司机
5月13日,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指示,成都市抗震减灾指挥部给学校下达了立即转移分校4000多名学生的指示。分校师生的安危牵动着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心。晚上7点50分,在得到学校要对分校学生进行快速转移的任务后,副校长张强马上召集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人及车队队长制定紧急研究运输方案,并随即通知所有在雅大客车驾驶员立即到第一办公楼待命。在张校长简短的战前动员后,后总副总经理曾小波便带领全部所能使用的9辆大客车急驰在大雨中。从雅安到都江堰,平时正常行驶要接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他们仅用了2小时10分钟。一路上,曾小波考虑到分校有4000多名学生需要转移,担心车辆不足而影响救援工作。一路上,他不时与成都的兄弟高校等联系,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川大、成都长途运输公司的支持,均表示随时提供车辆。抵达分校,司机们马上配合分校老师组织学生上车,第一批270多名学生被安全送往在成都的指定地点,再返回分校时已经是14日凌晨2点30分。司机们此时又冷又饿,但又只能在车上进行休息。早上6点,顾不得吃早饭,他们又开始组织学生上车送往成都。当把最后一批148名学生送往成都的指定地点时已经是下午2点过。在对分校学生进行救援的同时,又组织2辆大客车前往小麦所把生命受到威胁的师生安全送往温江。
保障供给的校园超市人
地震使都江堰分校受到严重破坏,师生的食品饮水不能得到保障。地震发生后的当天,5个同学才能分到1瓶矿泉水!了解这一情况后,学校决定立即从雅安给分校运送干粮和饮水。接到任务后,后勤服务总公司商务部马上行动起来。然而由于地震,市区大小超市已经停止营业,供货商也停止了供货。晚上九点多钟,商务部负责人亲自到雅安康藏路批发市场和雅通批发市场找供货商逐一进行交涉,“你们没有人员装货,我们自己找人来装;你们没有车辆,我们自己找车辆,一定要马上给我们供货”。在20名同学的协助下,商务部连夜组织了500箱矿泉水,200箱食品回学校,随时准备启运分校。从12日下午到14日晚上,商务部校园超市46名员工,连续6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个人离开,确保了特殊情况下的后勤保障。
连续奋战的维修工人
12日强震刚过,后管处、后总负责人马上带领人员查看校园和建筑受损情况。正在温江主持温江校区规划专家论证会的副校长张强在对温江校区受损情况作了初步查看后,以最快速度赶回学校。第二天一早,学校抗震减灾工作会议刚一结束,副校长张强马上召集后勤部门落实学校有关工作部署。在移动通讯基本瘫痪的情况下,20多名相关人员不到半小时就陆续赶来。20分钟后,所有人员立即行动起来:采购蓬布搭建临时避震棚、组装机动宣传车、检查封闭有关建筑、清理操场公共厕所卫生、加强巡回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保证食堂饭菜和水电供应……当时最急迫最困难的是尽可能多地搭建临时避震棚。后管处和后总修缮中心负责人迅速组织人员,准备材料。然而此时市内所有铺面的雨布已经被抢购一空。经过努力,终于联系上生产厂家分三次购回了2.4万平方米的蓬布。经过80余名维修工人冒雨连续奋战,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从新校区到老校区、从校内到档案校,终于在天黑之前搭建了近万平方米的临时避震棚,使广大师生的避震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从14日起,数百名维修工人又马不停蹄全面投入校园的维修、水电保障上。
心系建筑安全的后勤技术人员
强震造成学校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不同程度受损。从14日开始,后管处便组织了三十多名人员全力投入到全校建筑安全检查工作中。14日首先检查全校学生公寓和研究生公寓;15日检查全校教学和实验楼;16日检查部分教职工宿舍并到都江堰分校和小麦研究所;17日邀请西南设计院、成都基准方中、省教育设计院专家来校对新校区图书馆、体育馆、七教等建筑进行重点复查;18日再次到都江堰分校。几天下来,参加检查的人员上楼下楼,似乎腿脚都不属于自己了。本来学校曾通过市应急办希望雅安支援部分建筑专家来校帮助检查,但由于雅安本身的检查任务也很重,抽不出人来。为了对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负责,参加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检查记录和向学校提交的检查报告上签字。对检查中发现的建筑结构和安全隐患问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绝不轻易放过。譬如:对新校区图书馆和第七教学楼的检查,就先后进行了三次。体育馆因为是钢架结构,如果有问题,不如一般建筑容易被发现,在没有非常权威的专业人员检查之前,后管处建议将其列为暂时不能使用的建筑,直至最后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安全问题。由于不少师生对地震后建筑普遍存在的墙体裂纹等问题心存疑虑,后管处在进行宣传解释的同时,正在作出计划,进行全面维修处理。可以预计从现在开始到暑假,其任务将十分繁重。
后记:有一种爱,叫奉献
吕方在那首《朋友别哭》中有如此询问: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我想说,这世上有这样一种爱,它就是奉献。
当我看到同学们对普通后勤员工的赞誉,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然而我却无法用更多的文字来述说他们的故事。因为,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后勤人,他们都一直坚守在抗震减灾的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奉献着。正如到后勤服务总公司担任总经理不到一年的黄晓俐同志所感叹的那样:“没有从事后勤工作,我不知道后勤工作的艰辛;没有与后勤人接触,我不知道他们的可敬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