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作贡献 共谋学校发展新篇章

2025-02-21 21:42:17作者:黄云飞 审稿:蒋远胜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新学期伊始,学校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领导干部会。面对新学期新任务,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纷纷立足自身岗位,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规划,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李静波谈到,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将积极推进八大工程:学生党建提质工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工程、学风建设培优工程、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寒梅飘香工程、心理阳光工程、学生管理赋能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为学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人事处处长黎明艳谈到,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处积极探索破局与行动的实施路径。在人才引进方面,将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领域的人才引进,并加大对D类人才、特聘研究员等的引进力度,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评价体系“多元化”,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继续加强引进人才聘期考核,完善岗位聘任等校内考核体系。第三,加强校院两级人才挖掘、人才服务、人才培养等前、中、后端联动,以及学校管理服务部门之间关于人才问题的联动,形成校院两级“联动化”,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冷军表示,当前,学校正积极探索国有资产配置改革,以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围绕探索配置改革,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1个主题”,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模式、完善公共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3条主线”。通过强化重大项目采购前论证与后评估、完善公共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常态化资产清查、健全公共资源风险防控体系、培养专业化管理队伍等“9项措施”,为学校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刘涛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教中心已积极展开探索实践,如利用AI生成教学资料、辅助科研文本处理及优化管理流程等。下一步信教中心主要搭建好平台,探索教学、科研、管理由传统的单引擎模式,变为“AI+”的双引擎模式。在教学上,打造AI教学资源平台,构建1+N的课程体系,构建数字人AI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到“智能教育”的转变,提升教学效率与个性化学习体验。在科研上,将打造分子设计育种、智慧种植、智慧养殖等关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管理上,构建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川农一网通办”智能办公平台,实现管理流程的高效化与智能化,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农学院院长王静谈到,农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聚焦学生培养,坚持科研创新驱动,全方位培养新时代下农科人才,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赋能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在具体任务上,农学院将全力推进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以期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草业科技学院院长黄琳凯表示,学院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标准构建育人体系,以科学研究为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队伍建设上,学院将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高质量助推学院建设与发展。

资源学院院长邓仕槐谈到,学院将主要采取三大举措,以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水平。首先,学院将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资源配置。面向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及其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形成13个研究方向。其次,学院将强化平台建设,促进科学交流。通过强化现有平台的管理和使用,实现科研实验室的优化升级,并创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第三,学院将完善制度建设,激活教师活力。制定《资源学院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资源学院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等8个文件,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管理学院院长蓝红星谈到,学院首先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孵化培育产出高水平教学成果,系统梳理人才培养改革成效特色,科学提炼有显示度、有竞争力的教学成果。其次,学院将稳中求进抓科研新突破,国家基金申报与结项“两手抓”,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开设“天府社科名家讲坛”,提升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第三,学院还将集聚资源建平台,聚焦重点育人才,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与天府粮仓实验室建设、新型城镇化智库建设等平台,系统规划聚焦重点培育“国字号”人才,实现平台与人才的相互成就。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穆炯谈到,对标“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学院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抓落实、见实效、看实绩。在本科教学和专业建设方面,学院针对审核评估反馈结果,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并全力推进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规划教材出版和专业认证等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专业认证为标准,开启人才培养途径的新探索。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学院深入推进学风建设,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提升学生就业升学质量,扎实学生日常管理,并做好“双创”工作,持续产出高质量成果。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丽君谈到,学院将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术、设计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国家文化强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面向文化与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教学上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价值引领,从数字文化创新、现代农业与服务设计、可持续与产品设计、生态环境设计四个板块,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科学研究上,不断探索设计学与学校优势学科的结合点,把交叉学科的建设落在实处。社会服务上,强化实践性,不断加强与政府、高校及企业的合作,提升服务质效。文化传承创新上,设计转化更多的文化创意作品、产品,创造社会美育新场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校级领导班子2023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校级领导班子20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