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学校召开作物学学科建设座谈会,梳理研判学科发展新形势,讨论谋划学科发展新图景。党委书记刘登才,校长吴德,荣廷昭院士,副校长卢艳丽、王际睿,党政办、乡村振兴学院、基地与实验室管理处、农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所、小麦所、玉米所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我校作物学学科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取得了众多发展新突破、新成绩:近5年,学科新增国家级人才16人次、省级人才32人次;已建成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8个;斩获西南地区高等院校在生命科学部首个创新群体项目,获得杰青、优青等国家级项目4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1项;在水稻泛基因组、燕麦起源与进化等研究中发表全球高水平论文,为破解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理论支撑;以第一单位完成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3项;育成“川单99”“优迪899”“蜀麦1868”等一批标志性新品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年均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组建产业技术专家团队20余个,年均开展科技扶贫及科技培训100余次。2022年6月,马均教授在眉山永丰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园区所采用的水稻新品种和生产新技术。同时,作物学学科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突破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协同推广”团队与老挝南塔省农林厅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双方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和玉米新品种培育高效合作。
刘登才强调,作物学学科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凝聚和激发更强战斗力。要传承好“川农大精神”,传承好学科文化,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开展国家急需、地方急盼、百姓急要的科研攻关,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布局两个维度加强学科建设,要完成好既定任务,也要结合时代发展新趋势,动态调整学科建设的思路与路径。要早谋划、早部署,全力以赴做好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的准备工作。
吴德指出,学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他希望作物学学科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关系、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协同发展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的关系、通识人才与拔尖人才协调培养的关系、内外协作的关系、常规工作与亮点工作的关系,构建起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体系,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推动学科建设再创新辉煌。
与会同志结合各自所在单位、各自工作岗位,围绕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申报、重大成果培育、高端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议题踊跃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要抓牢学校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四川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国家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机遇,团结拼搏、砥砺奋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国作出作物学学科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