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学校“新工科”建设座谈会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总结学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判未来规划和部署,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工科的战略部署,继续加快推进学校新工科建设进程。党委书记庄天慧、校长吴德,党委副书记张强,副校长刘登才、李明洲、卢艳丽、丁林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学校加快新工科建设步伐,在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工科在博士点申报、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新业绩。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获批,加上风景园林3个工学博士点,工科门类学位授权点占比已达25%。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成功跻身ESI世界前1%学科行列。增列了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4个工学硕士点。土木水利、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等4个工科学位点顺利通过了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庄天慧衷心祝贺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获批,并对在博士点申报工作中辛勤付出的所有人表示感谢。她表示,拿下博士点不容易,建设好就更不容易,面对新起点、新征程,庄天慧强调,一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新工科”建设是国家所需、我省所急、学校所要,以工强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学院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发挥特色优势,找准学科发展突破点,抢占发展制高点,要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和定位,立足区域发展,瞄准产业需求,开展应用研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积极引进,又要耐心培育,要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氛围,着力培育“大团队”;要注重建圈强链,走出去请进来,紧密对接产业链,积极壮大“朋友圈”;要以学科建设反馈教育教学,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新工科”建设涵盖了学校10个学院24个专业,必须多方发力,真正实现交叉融合,发扬拼搏精神,共同助力“新工科”建设,创出特色与品牌。三要科学谋划,练好内功。发挥好现有学科平台作用,立足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学科点建设,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内提质量,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新工科”建设一定是未来可期,必将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学科,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学科。
吴德对如何推进“新工科”建设提出6点要求。一是立足学科内涵,明确学科建设方向。要了解学科覆盖内涵,深入思考本学院学科建设重点。对于新获批的两个学科点,要保证顺利通过核验,尚未获批的学科点要谋划建好现有学科专业。二是立足国内外发展现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学院领导班子要和教师共同商议,结合四川省产业特点,立足本院优势特色,在学科方向上达成共识。三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以更大力度引进人才、博士,分门别类,充分发挥好各类人才优势,激发教师热情。四是进一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要围绕自身学科建设需求,强化设备购置的匹配度。五是立足教学,力争科学研究上新台阶。要结合自身实际,引导教师合理争取纵横向课题,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六是适度开展社会服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在争取横向课题、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工科学院做好规划和指导。
发展规划处处长尹华东介绍了学校工科学位点增列的情况。从新工科建设内涵、发展规划、建设任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机电学院、食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学院、环境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学院的学科现状、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汇报了在新工科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发展规划和思路。
会议由副校长刘登才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