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川农落地】瞄准“三升三降”打好人才培养攻坚战

2023-10-10 15:47:19作者:张喆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编者按:近日,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办学治校各项事业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学校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切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方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农”等重要论述,围绕全面落实“四个发力”这个重要要求,明确要努力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实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效、提升大学治理能力、提升党建保障能力等方面持续用力。本网特开设【推动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川农落地】栏目,连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从不同侧面解读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法和路径。

本期,我们邀请到学工部部长李静波、招就处处长廖鹏、教务处处长曹三杰、发规处副处长尹华东、研究生院副院长康厚扬,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详细解读。

问:今年学校隆重召开了“三全育人”暨学生工作推进会,在落实大会精神、健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长效机制上,学校准备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静波:下一步,我校“三全育人”和学生工作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川农大精神”育人,坚持德育为先,落实“五育”并举,巩固拓展“三全育人”综改成果,着力培养有“三农”情怀、有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努力开创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一是德育为先,把思想教育引领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把传承“川农大精神”贯穿教育始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联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升华美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重振劳育,探索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三是巩固拓展“三全育人”综改成果,形成川农大育人特色。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强队伍建设。用好校本文化,强化实践育人。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问:新高考对学校招生工作带来哪些新挑战?学校在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确保“三升”,即优质就业率、升学率、出国率逐年上升,有哪些具体举措?

廖鹏:新高考实施的重大变化就是考生志愿填报主体由填报学校转变为填报专业,新高考对学校招生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重要性愈加凸显。专业建设是否真正过硬,是否在全国同类高校招生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如何让更多考生认可我校相关专业是未来招生工作面临的突出任务。二是招生宣传面临重大改革。从责任主体看,由以前的学校主体转变为学校主导,学院、专业为主体。从宣传内容上看,由宣传学校为主,转变为宣传学校和宣传专业并重。从宣传受众上看,以前招生宣传主要针对高三考生和家长,而新高考实施后,考生从高一开始便面临选科的问题,因此招生宣传需受众前置,面向整个高中阶段的学子甚至是更低学段的学生和家长。

瞄准“三升”,从招生方面,主要是持续提升整体生源质量。高质量生源意味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更高起点,今年学校已先后推出《新高考改革招生宣传三年行动计划》和各专业“生源指数”评价办法,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深化落地见效工作,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我校。从就业方面,主要是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理念,全过程、系统化构建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持续开展面向优质用人单位的访企拓岗行动,加大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加强毕业生分类指导,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指导与跟踪服务,不断提升优质就业率、升学率、出国率。

问:“三降”即心理危机事件数、违纪处分学生数、补考学生数逐年下降,会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静波:一是强化测评、预警、干预三项功能,降心理危机事件数。积极推进学生心理测评及心理预警系统建设,以学生心理测评及教师排查相结合,实施黄、橙、红三级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在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中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完善心理危机“校-院-班-寝”四级干预体系,强化物防、技防建设,多渠道监测预警学生危险行为,积极妥善处置心理危机事件。

二是加强教育、管理、服务三项工作,降违纪处分学生数。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生主题班会、安全纪律专项教育等,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行为管理。用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三支队伍,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加强学生日常思想行为引导,及时制止学生违规违纪的苗头性事件。

三是加强教风、学风、考风三个建设,降补考学生数。加强教学联动,“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师强起来、让管理严起来、让效果实起来”,强化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强化学生日常学习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加强课堂考勤。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沉迷于游戏、追剧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完善学生荣誉体系,选树先进集体和个人,加大宣传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共产党员、保研考研学生等事迹,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营造“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

问:近年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成绩如何?《方案》提出,持续实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请问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曹三杰:近年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一是毕业生升学率和留学率持续保持高位。2021-2023年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29.13%、31.07%、28.38%;出国留学率分别为2.28%、2.52%、2.66%;二是学生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近三年新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261项、国家级184项,新增“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30项、省级396项;三是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近3年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7门,省级一流课程和示范课程29门;四是教学改革卓有成效。近3年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获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获批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71项,立项数和重点项目数均居省属高校第一。

下一步我校将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以专业、课程、教材、竞赛等为抓手,多点发力,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重点加强:一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专业建设支持计划,推进本科专业认证,持续开展全校专业教学质量自评自建工作;二是一流课程建设。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课程建设实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农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审美素养;三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指引,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推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探索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机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加强团队建设。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鼓励学院和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各类融指导、交流于一体的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五是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卓越劳动品质。全面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问:《方案》提出,持续稳妥做好本科专业动态调整。请问近年来我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的成绩如何?下一轮调整的侧重点在哪些方面?

尹华东:依据学科专业一贯式联动布局原则,学校2021年对专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和优化调整,印发《关于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通知》,12个学院调招/撤销行政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专业优化调整至76个。2023年贯彻落实《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等文件精神,学校推进公共管理学院组建工作,再次优化调整专业布局,跨校区调整专业4个,新申报专业3个,停招专业2个,预备案2024年拟新增专业2个。

为更有力破除专业优化调整与社会需求对接“慢半拍”的壁障,深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稳健有序实现升级换代,下一阶段将进一步聚焦短板最明显、发展最急需、效应最深远的学科专业领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长效机制。全面夯实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大力促进农学学科专业改造、深入推进工学学科专业升级、锻强提质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尤其注重积极探索并协同推进交叉学科专业创新发展机制,开设或改造生物育种、土地科学与技术、生态修复学、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兽医公共卫生、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切实为推进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服务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学科专业体系。

问:《方案》提出,持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请问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准备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康厚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未来的主战场。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传统观念不再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未来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研究生增量也将主要在专业学位。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校《关于加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拟对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导师遴选条件,明确职责分工。对校内导师,提高职称要求,强调实践经验,注重经费保障;对校外导师,完善资质(职称、职务或执业资质)要求,重视产业、行业经验,明确责权利;强调双导师协同育人,联合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培养环节和论文答辩等培养全过程。

二是改革招生模式,完善指标分配办法。对专业学位实行项目制管理,建立科技小院、专家大院、企业班和特定领域班等专项招生模式,针对专项单列招生指标,单独下达至项目负责导师;同时对接学校社会服务支持计划,每年提供不超过50个专业学位指标用于支持产教融合平台(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到校经费突出的导师。

三是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宽基础、重实践、强技能、优素质”的课程体系;加强案例库建设和产教融合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性课程和课程实践性,强化校外实践环节管理,严格实践时间和实践质量,重视实践成效考核。

四是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优化学位授予标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强调论文选题“从实践中来”、研究成果“到实践中去”,在保证学位论文框架设计符合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多样化的论文形式和成果要求;把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和实践能力纳入学位授予标准体系和学位管理过程;明确培养的职业指向性,进一步强化职业准备导向,合理确定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职业素养标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川省科学技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