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十年发展巡礼】落实五育并举 提升育人质量

2022-09-30 16:03:39作者:胥棲梧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立德树人,为校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方向。十年来,学校毫不动摇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落实好教书育人第一职责,持之以恒培育好优良学风,持久聚力培育一批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持续不断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实现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具有“三农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教育强国作出川农大应有贡献。

强基固本 筑牢育人根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本职之一,大学的根与本在本科教育。十年来,坚持“本科为本”,正是川农大“双一流”建设征程中的坚定选择。

作为一所拥有4万余名本科生的高校,确保人才培养高质量这一“基本盘”无疑成为学校又快又好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办学目标和特色,大力实施《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1338”行动)和《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保障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聚焦一流本科教育,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和新农科建设需求的高质量课程是必然,着力一流课程建设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基石。

据四川省教育厅近日公布的第三批省级线上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12门课程获批,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标志着我校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至此,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71门。

与此同时,一流专业建设也频传捷报。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我校再获批增加20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13个。至此,学校共有48个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25个,获批专业建设点总数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两份亮眼的成绩单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推进本科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对学校近年来课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肯定。

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高屋建瓴的谋篇布局,也离不开政策的领航和应时而变的魄力。

2019年,学校以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为契机,一个月后便发布《关于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将农学等36个专业确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吹响了切实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号角。

2020年,可谓川农大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速之年。多位校领导亲自全程指导甚至参与本科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相关文件撰写;《专业建设支持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一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多份重要文件相继出台,为加速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召开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发布“1338行动”,每年以不低于2000万支持本科专业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一年,学校就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2021年,学校又从专业高质量发展出发,以大决心推进专业建设向纵深推进,发布《关于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通知》,停招13个专业,增设6个专业,调整范围涉及三校区13个学院。这份调整通知涉及专业之多、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任万军坚定地说:“优化调整专业数量与结构,学校才真正能实现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型;专业教师才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质量建设、课程教学钻研、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才能更好地支撑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链,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新形势开启新征程,新要求呼唤新作为。仅今年,学校在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就势如破竹、多路并进,以实际行动落实着“1338”行动、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学校申请的智慧农业、草坪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3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现学校在招本科专业数稳定在76个,覆盖10个学科门类。

4月,《四川农业大学劳动(耕读)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启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农专业学生将在学校崇州基地完成耕读教育实践课程。

7月,学校隆重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学校与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三所“双一流”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统合各校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围绕优势特色专业、金课、教材、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强音。学校正围绕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强化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将立德树人初心、强农兴农使命落到实处,努力打造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高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及社会发展新需求,为川农大自身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赋能,为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全面赋能 搭建学生发展大舞台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学校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这是一份喜报,也是学校双创教育改革取得的又一硕果。

十八大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学校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实施教育质量推进计划,确立了“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文化艺术提升计划和创业训练(实践)计划“五大计划”,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随着《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的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发展的又一抓手。学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措施,开启了探索多平台多模式的新时代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之旅。

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和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学生课堂外的专业和科研训练成效显著。近十年,专业技能提升计划采用“教师主导、学生参加”的运行模式,年均立项70-80项,总立项728项,资助经费728余万元,参与学生29万人次,吸引企业、行业协会和其它高校广泛参与,提高了学生专业兴趣,巩固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运行模式,自2012年起,年立项数由最初32项增加至875项,总立项5467项,资助经费820余万元,参与学生22776人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并授权专利51项,获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奖70项。

学校于2018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地生根后,创新训练计划、文化艺术提升计划和创业训练(实践)计划也有了更加充分的交互发展舞台。学校团委设立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营中心,独立开发设计了二课运营平台“i川农”,体系涵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思想成长、校本文化等10个一级“实践平台”,下设32个二级“培养渠道”和200余种三级“活动支撑”,实行第二课堂全过程量化记载、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通过活动记录数据导入、一二课堂融入、评价结果应用嵌入,设计出“档案式”“模块式”“能力式”三种成绩单模式。2021年,学校聚焦“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要求,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全新优化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今年9月,学校发布《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修订版)》,进一步有机补充第一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谋求多元发展。

迄今,“i川农”平台激活用户74834人,累计发布活动15047个,参与人次914022,人均参与活动12个。第二课堂成绩单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依据,“五育”并举可视化,学生全面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十年,学生们在学校精心搭建的全面发展大舞台上各显神通,百花齐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启用后,配合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经过长期的创新改革与探索实践,教务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学生处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紧密配合下,现已建设各级各类双创平台17项,培育和孵化双创项目5000余项,直接参与双创平台项目的学生达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学生参加服务三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双创实践活动达12余万人次,覆盖率达80%;获双创相关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18项,立项双创相关省级教改项目61项。学校已经系统构建出“新农科”带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深耕细作 树立育人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学校一直以来实施“学风建设计划”,不断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2017年,学校开始探索构建学风和学生评价新体系,着力把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要求由“虚”向“实”落到实处,通过“四体系两平台”建设,全面创新学校学风和学生评价体系,让育人导向、育人观念得到根本强化,以此撬动学风建设向前迈进。

学校将2018年定为“学风建设年”,出台《2018年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学生管理工作规定》,印发《学院学风状态指标体系》,发布学年度学院学风状态数据,在全校范围开展学风状态专项检查,开展优良学风班级创建活动,召开学风建设工作总结会,学年度学生评优评奖划拨指标直接与学风状态挂钩,构建了符合校情特色的学风建设制度。2019年首次开展教师评学,评价结果直接反馈学院,推进课堂学风建设,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拓展学风建设内涵。

近年来,根据发展需要,学校多次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调整,2018年将学生早起率纳入评价,2019年将课堂学风问题、寝室不良习惯纳入评价,2020年提高学习成绩、考研率的指标权重……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实现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用好学风建设“指挥棒”,2021年学校在学风评价体系中将“升学情况”权重提升至30%,将升学率、出国率及考研提升率作为学风建设单项奖的评选依据。同时继续优化学生奖励体系,新增优秀学生标兵提名奖及入围奖,2021年受表彰学生达7480人次,执着梦想、奋发进取、力争上游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为激发学风建设活力,培好“标兵榜样”,学校学生处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优秀学生进课堂”活动,每年70名优秀学生走进60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24个学院全覆盖;宣传部开设“学风建设进行时”“学风建设优秀榜”“优秀学生标兵”“求学记”等多个专栏,在四川农业大学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不同的视角探寻学生榜样的成长之路,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榜样成长故事,在学生中掀起向“优秀学生标兵”学习的热潮。

为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以学校发布的学风及学生发展评价结果为基础,各学院结合院情和学科特点形成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优良学风建设氛围,呈现了百花竞放的好光景。学校学风现状总体趋好,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风建设质效提升。动物医学院学风综合评价连续5年全校第一,2021年学院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是时隔18年我校团组织再度获此奖项;艺术与传媒学院连续5年诞生7名“优秀学生标兵”,先后涌现“四川省最美女大学生”陈凤,立志做中国人自己的动画、保送清华大学的江晗等优秀学生典型……

步履坚实带来累累硕果。学校瞄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任务,切实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和课堂质量提升、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落地落实,佳绩在册。

近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级双创奖项38项,获省级双创金奖66项、银奖156项、铜奖182项,先后涌现出3位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0位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逐年攀升,甚至在2022年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情况下,学校2022届有8947名本科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依旧略高于去年。其中,30%左右毕业生考录为选调生、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系统工作;30%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就业;30%以上毕业生成功升学,2022年毕业生升学率也再创新高,达31.04%,较2021年提升1.95%,8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637人前往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的大学深造,985、211、中国科学院大学升学比例达80.43%。

本科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学校将继续做卓越人才培养的引领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力推动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逐步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更多支撑民族复兴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提高育人质量,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全力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培养更多服务治蜀兴川大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雅安市委书记夏凤俭来校作专题报告
    雅安市委书记夏
  • 学校召开宣传思想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视频会
    学校召开宣传思
  • 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开讲
    党的二十大精神
  • 学校举行2022年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
    学校举行2022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