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路·喜迎党代会】思想引领聚人心 政治保障促发展

2021-07-06 15:09:20作者:尹君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编者按: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带领全体师生满怀激情投身学校事业发展,谱写了一流农大建设的“奋进之笔”。本网今起特推出“五年奋进路·喜迎党代会”专题特别报道,全面展示学校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的成效,激励全校师生凝心聚力,为建设奋进农大、实力农大、美丽农大、品牌农大、幸福农大而砥砺前行。

-------------------------------------------------------------------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推进以“川农大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抓好新闻宣传和校园媒体融合,校园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最更加强劲,为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强基固本,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师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学校党委把带领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指导教育实践、推动学校工作。

五年来,学校党委坚持通过校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学生班团主题活动等形式,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方式,分层分类系统学习,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中心组带动作用,将学习范围扩大所有中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把学习传达、研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作为首要议题,建立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理论学习体系,构建了中心组带头学、党员干部跟进学、集中研讨深入学、专家辅导系统学的经常性学习机制,引领全校党员自觉主动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与此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菜单式”选学、专家讲座、纪录片观影、革命基地参访等方式深化理论学习效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担当统领学校发展全局。

五年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49次,党委常委会首要议题专题学习近100次,坚持全校每周二下午统一安排学习时间,中层单位都开展了党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活动,开展专题宣讲、辅导报告、党课等100余次,编发学习资料、辅导读本3万多册,学校主要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领学辅导,师生20000余人次参加学习,通过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组织师生聆听地方党政领导作的形势政策报告等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的行动指南。

守士尽责,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校党委充分认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重要体现,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抓细抓实,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与学校安全与稳定。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处各负其责、各中层单位贯彻实施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构筑形成了“大党建、大政工、大宣传”相互统筹协同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校党委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四个纳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做到“三带头”“三亲自”,各级领导班子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岗双责”要求。学校党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讨意识形态相关工作制度,有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的联动。2016年以来,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召开会议10余次,贯彻落实上级意识形态工作部署要求,研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意识形态工作具体措施。每年召开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总结宣传思想工作,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有效地应对、防范和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科学规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行,2016以来,结合学校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对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文件进行了三次修订,完善《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度,突出依法治校的制度保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责任要求,有力保证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和推进,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学校党委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自觉与自信,坚决有效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积极防御西方意识形态蓄意渗透。修改、整合《关于举办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管理暂行办法》、《宣传品管理实施细则》等校内管理文件,汇总形成《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以及校报、校园电视等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严格按照一会一报制度,严格相关程序审批。2016年以来,每年经审批举办了数十场人文社科讲座,先后邀请国防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促进学术繁荣,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着力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实效。

立德铸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学校党委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持价值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新时代‘川农大精神’怎么看、怎么学、怎么传”的大讨论,秉承“兴中华之农事”兴农报国精神,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作用,组织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增激发师生爱国奋斗激情。

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每年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10余个,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社会实践,建立系列以红色、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基地,构建“校园-社会-基地-网络”四位一体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年度性开展全校范围兼职思政课教师培训,实施思想政治支持计划,开展党建创新立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通过校社科联设立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鼓励师生从事相关理论研究。每年投入思政课建设、学生工作品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德育推进、党校教育、关工委、团学工作等专项经费600余万元,构建以“创新创业就业三个百万工程、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寒梅飘香工程、心理阳光工程、学生工作品牌战略推进计划”为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2021年我校《普通昆虫学》入选首批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迄今,学校已建成并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

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2018年12月,成立教师工作部,制订《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优秀教师标兵评选办法》等管理文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开展“七一”表彰、教师节表彰、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每年评选表彰10名优秀辅导员和50名优秀班主任并统一纳入学校教职工奖励,将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人才引进、评优奖励职级晋升等首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每年举行新进教师校内岗前培训、新增硕博研究生导师培训,专题讲授党风廉政暨师德师风,强化学术道德要求。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推出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菜单式”培训,举行优秀教师标兵经验交流。2016年以来,涌现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后17人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川师德楷模、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天府“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守正创新,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时代旋律,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传播好川农大声音、讲好川农大故事,为全校师生不断奋进、砥砺前行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不断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统筹开展内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粉丝总数已达30万,排名全国高校前20。其中,学校官方微信近期wci指数平均超过900,排名稳定在全国60名左右。五年间,对外宣传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农村日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等市级以上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川报观察客户端等刊发学校各类新闻稿件2000余篇(条),出版校报110期,改版学校主页,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推进融媒体建设。发挥校园新媒体联盟作用,学校官方微信推送和微博话题数量质量不断提高,校园新闻网、校报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学校中心工作设立“全员战‘疫’ 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两学一做”等近10个专题网,开设“学风建设”、“强师德 正教风 铸师魂”、“口述历史”、“学生优标”、“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40余个专栏,进一步提升校园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成立学生融媒体中心,推动传统与新兴媒体融合,提升校园媒体传播能力。2019年4月28日,省委书记彭清华来校时对学生融媒体中心工作给予了肯定。

新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出《看见川农》形象宣传片,毕业MV《起风了——盛夏》,推出原创微视频《影像中的初心使命》,大力宣传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川农大师生“逆行者”,用记录每一位不懈奋斗的川农大人。2020年11月,学校新媒体培训学院成立,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为新媒体培训学院培训主讲第一讲。组建网评员队伍,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全校师生政治信仰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热情日益高涨。

传承精神,扎实推进文化育人

“川农大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内生动力。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彰显文化育人特色,不断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构建“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凝练“川农大精神”育人理念,组建“川农大精神”育人团队,深入阐释“川农大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举办革命英烈校友事迹展,开展“网上英烈校友纪念园”活动,系统梳理学校历史上王右木、康明惠、郑佑之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的革命事迹和革命首创精神、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川农英烈江竹筠、黄宁康、何懋金、胡其恩等大批革命师生的英勇事迹,传承追溯川农大爱国基因的渊源历史。浓重举行“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系列活动,以学校深厚历史文化为资源,组织编撰并公开出版《校史文化与“川农大精神”》、《川农往事》、《校园记忆——川农老照片》、《丹心谱汗青:川农大红色档案》、《传承—纪念“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等系列书籍。打造一校三区校史陈列馆,传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共同继承弘扬“川农大精神”。2016年10月,首部原创校史话剧《顽石》搬上舞台,展现学校迁雅独立建院第一任院长杨开渠的人格魅力和学校迁雅独立建校的艰辛;2021年6月,校史舞台剧《王右木》以原创舞台剧的形式再现我校著名英烈校友、四川党团创始人王右木的红色印迹;制作“百年党史中的川农人”四川农大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展览,教育引导当代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奋斗精神,培育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情怀,凝练凸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奋力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立足学校基础和优势,一体化构建理论武装体系、课程思政体系、阵地管理体系、队伍建设体系、服务育人体系、党建工作体系等思想政治工作“六大”体系,建设党风纯、作风正、校风实、教风严、学风好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将“川农大精神”融入育人始终,培养心系“三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题《贯彻落实总书记“9.5回信”精神,以“十大工程”为载体,把“川农大精神”贯穿育人始终,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入选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面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名师金课”示范工程、校本文化精品工程等“十大育人工程”,实现育人要素互联互通,育人举措走实走深。2016年以来,先后实施“校园文明建设年”“学科建设年”“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年”“师德师风建设年”等,聚力培育品牌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凝聚学校发展的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川省科学技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