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我校与山东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小麦祖先物种节节麦,克隆了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并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将该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选育出优良新品系。山东农大、爱达荷大学张朝中博士和我校小麦所黄林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农大吴佳洁教授、我校刘登才教授和美国爱达荷大学付道林教授为通讯作者。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物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校颜济教授等发现我国新疆、黄河流域有节节麦分布。随后,我校研究人员对该野生物种进行了大量研究,在2000年左右发现定位了显性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随后与山东农大等单位合作,发现该基因普遍存在于里海附近的节节麦串珠状亚种中,并对该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基因图位克隆表明,YrAS2388是一个典型的R基因,但具有两个重复的3'非编码区3'UTR1和3'UTR2,存在5种可变剪切。该基因赋予小麦、大麦对条锈菌的抗性。
目前,我校以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该基因导入,选育出抗条锈病新品系蜀麦1675,该品系最近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YrAS2388基因的发掘和应用将促进麦类作物的抗病机制研究和抗条锈病育种。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872-9
节节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