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顺利完成2018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社会捐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获奖受助学生1.7余万人,资助总金额达4500余万元。
制度有力 不偏不倚
学校通过完善资助工作管理制度,严格评审环节,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性。学生处制定修订《学生管理工作规定》、《学生评优评奖工作细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等各类资助规章制度,发布《2018年学生奖励资助工作安排意见》、《关于调整2017-2018学年度评优评奖参评基本条件的通知》等一系列资助工作文件,同时根据各类奖助学金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资助方的意愿,为每项奖助学金“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评审管理办法,适时指导“奖优助困”工作有序开展。在奖助学金评选流程中,学校始终按照评审条件与环节严格评选,确保资助工作在阳光下“明明白白”运作。
巧妙借力 推陈出新
为了提升学生的受益面和覆盖面,学校多方努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类捐赠项目。两年来,学校层面新增社会捐资奖助学金3项,增加资助金额达111万余元。这也帮助了我校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受益,提升奖助工作的实效性。
在评优评奖指标分配环节,学生处首次尝试引入学风状态评价结果开展工作。除按照学院学生人数基数分配的基数指标外,首次将全校学风状态评价结果与调节指标挂钩,按照统筹分配、综合平衡的原则,对学风状态评价结果位居前位的学院予以适当倾斜,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导向性与科学性。此举既扩大了学风优良学院学生的受益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又对学校学风建设的持续有力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意义。
监督得力 保驾护航
奖助工作启动伊始,学生代表加入到校院两级的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当中,全程参与并监督奖助学金的整个评审过程。此项制度不仅保证了资助工作接受学生的民主监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和主人翁意识。
今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全部依托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分批次开展,在充分保证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权,操作过程有记录、可查证、可追溯,提高了学生工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生处坚持“新旧”渠道全开、线上线下并行,以官网公示、大尺寸海报密集展示、投诉咨询邮箱“全天候”受理、微观川农“我要吐槽”版块等为媒介全方位、全过程直面学生,及时公布各类奖助学金的指标划分、评定条件、实施细则及拟评结果,确保奖助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全校师生“无缝对接”式监督。在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上都力求公平公正,确保评定和上报内容的真实完整,评选结果的准确规范。同时严格规范公示的内容、范围、期限、形式,充分保护每一位受助学生的个人隐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信息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齐心协力 服务成长
学生奖励与资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全校学生的切身利益,关注度和敏感度极高。在本科生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中,学生处提早安排部署奖助学金评定:一是分别在三校区举办“面对面”学院奖助工作人员培训会,明晰工作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二是根据往年奖助学金评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编制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填表说明和评审工作说明材料发给学院参照实施,确保各种材料的准确和规范。
今年省教育厅对“国字头”的奖学金报送材料提出更高标准和更严规范,加之报送材料的时间提前,使得我校2018年奖助工作要求特别高、工作时间尤为紧张。10月16日是我校向省学生资助中心上报学生纸质申请材料的最后期限。都江堰校区和雅安校区的材料几经波折、终于在16日凌晨一点和六点半顺利送至学生二科。在学校党政办马玉清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全部纸质审批表在早上7点10分顺利完成加盖校章的工作,在规定时间由专人送达省学生资助中心。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今年的评优评奖评助工作季里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在党政办等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今年的奖助评定工作也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接下来,学校将不断挖掘“新生代”学生群体的需求,主办“青春榜样”风采展、“优标”进课堂等活动,将优秀学子的事迹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联合学院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开展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激励广大学生将“川农大精神”深深根植于心中,让我们最基础、最根本的学生奖助工作能够在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地传递国家、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持续绽放育人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