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但具体如何扎实推进,让师德师风建设不再停留在喊口号上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去年开始,环境学院开展“亮初心明责任”主题活动,让师德师风建设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务虚走向务实,探索出了一条教风学风相互促进的道路。
细调研绘就职业蓝图
作为教学科研型学院,环境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学院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有着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才出校门便走上三尺讲台,教学能力、科研水平都需要提高。而且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有国外留学的经历,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个人成长,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能力双提升,进而推动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班子高度重视的事。
学院班子曾专门与近几年内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进行了单独谈心谈话,耐心听取每位教师的职业规划,并细化到每个人职称申报目前具备的条件,逐一对比晋升条件明确差距,确定目标,梳理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同时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需求,就学院可以向教师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平台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助力教师成长。
曾经发生的一件事让学院党委书记袁志香感触很深。学院青年教师在职称答辩时表现不够好,尽管参加职称评审的硬件条件都很出色,但面对评委时却很胆怯。虽然最终还是通过了答辩,但袁志香感到要让年轻人得到更多锻炼,让不同岗位上的他们在职称答辩、科研报奖、干部竞聘等舞台上都能焕发光彩。
经学院班子研究决定,“亮初心明责任”主题活动应运而生,包含生态环保先锋论坛、互助课堂、魅力教师评选、教师心语、环境信使5个子活动。你当老师的初心是什么?现在做到了吗?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是什么?你尽责了吗?学院希望通过活动让各个岗位的老师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培育优良师德师风。
搭平台提升职业能力
走下生态环保先锋论坛的主讲台,生态系徐小逊副教授感触良多:“这与平时讲课有些不同,能与学院其他专业的老师就同一个问题开展交流,看到不同学科专业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很有意思。”
作为“亮初心明责任”主题活动之一,生态环保先锋论坛每月举办一期,目前已举办6期。由学院6个科级单位和研究所轮流承办。学院鼓励老师们站上主讲台,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解读、生态环保相关的政策法规、科研动态、教学探讨、管理艺术、职场礼仪等主题进行讲座或汇报,为老师们搭建起展示专业素养、锻炼表达能力的平台。
“准备得很认真,怕在老师们面前闹笑话,”徐小逊说,自己所在的专业小,学生人数少,通过走上论坛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认识了解了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与学院其他专业的老师交流也对科研有所启发,希望这个活动能持续做下去。
“由于每个人都会轮到上台报告一次,所以在别人报告的时候,大家都会很认真聆听和借鉴。”袁志香谈到,论坛让青年教师锻炼了胆量,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浓厚了学院的学术氛围,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与老师交流,也助推了学风建设。
为了让师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生态环保先锋论坛还邀请了一些专家或知名人士担任主讲嘉宾。原我校党委书记、土壤专家邓良基教授曾在论坛上带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的专题报告。听完报告,环境工程系青年教师、毕业于香港大学的罗玲博士表示:“听了邓书记的报告,我深感自己不论是作为党员,还是环境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使命感,要坚定乡村振兴发展策略,将所学有所用。”
除了生态环保先锋论坛,互助课堂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考虑到学院老教师较少的实际情况,互助课堂运用“朋辈教育”原理,利用周二政治学习或组织生活时间,以系室为单位,围绕教学课件制作、教案撰写、案例分享、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心得、科研项目申报、经费管理使用等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互助课堂帮助我解决了教学上纠结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新进教师何燕博士说,由于经验不足,遇到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只能在心里纠结。互助课堂正好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里不会不好意思,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对于更有经验的老师来说,互助课堂更像是监督员。曾在互助课堂讲示范公开课的肖鸿副教授表示,参加互助课堂让自己对上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自己每堂课都能像示范公开课一样高质量完成。
“今年我们准备在学生中也开展互助课堂,”袁志香表示,不论是关于学习的方方面面,还是课外活动,都可以纳入互助课堂。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树榜样牢记职业使命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您的生活常态。
深入深入再深入是您的科研精髓。
您是生活中的探索者,是科研上的挖掘者,是最具深度的沈飞老师!”
这是学生们为环境学院“最·魅力”教师评选中获得“最有深度”头衔的沈飞老师写的颁奖词。
作为“亮初心明责任”主题活动之一,“魅力教师”评选通过在学生中征集奖励名称、由学生自主评选、自主撰写颁奖理由并由学生代表亲自颁奖等方式,评选出学生心目中有特色的教师代表,旨在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去年,环境学院线上线下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最·魅力教师”头衔,共征集到提议269份,有效“魅力教师”头衔79个,最终通过投票产生7名“最·魅力教师”,在一年一度的新年晚会上隆重表彰。
最严厉、最帅、最接地气、最国际化......五花八门的“魅力教师”头衔体现了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独特的魅力形象。除了有“最严厉教师”“最温柔教师”“最敬业教师”这样的常规提法,还出现了诸如“最反差萌教师”“最佛系教师”“最仙气教师”等带有学生独特视角和流行元素的头衔。提出“最具四川风格的老师”头衔的同学表示:“老师对四川地区的风土人情很了解,在专业领域对四川地区的情况如数家珍,而且‘四川普通话’也很地道。”
“这个活动很有趣、很新颖,让我们从学生的视角更全面地了解了他们对老师的看法,看到了不一样的职业形象。”青年教师宋春说道。学生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评价老师,更像是平等的朋友。”
据悉,由于反响热烈,“魅力教师”评选将于每年的教师节前后继续推出。此外,教师心语活动也即将启动。
“老师们的初心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心声传达?学生们也很期待了解。”袁志香谈到,“教师心语活动将通过教师录制视频表心声的方式,亮出教师们的职业初心、职业使命、职业操守、职业承诺。视频将在学院网站长期滚动播出,学院微信公众号专题推送,让老师们接受全院师生监督。这既是对于教师的鞭策,也是同学们了解老师的渠道。”
多管齐下,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初显,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近来学院各方面成绩取得突破,其中都能见到青年教师的身影。学院国际化办学稳步推进,青年教师宋春喜获“国家公派留学全额资助项目”,沈飞、程章、宋春等10位中青年教师获“招收留学研究生导师”资格;肖鸿、彭宏等4位教师进入学校近三年出国访学计划;杨刚、王莉淋、李黎3位青年教师入选新一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青年教师徐小逊获得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特等奖。环境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院永恒的工作。”袁志香表示,学院将继续在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能力双提升上下硬功夫,用教风带动学风建设,进而培育优良的院风,为学院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