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水稻所朱建清研究员主持,水稻所邓晓建研究员、徐正君研究员共同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富含有益微量元素的高产功能性杂交稻米研发与产业化”日前在北京通过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组验收工作。
该项目自2007年6月实施以来,从国内外搜集、引进、发掘出77份功能稻种质资源,培育出10份功能性杂交稻亲本不育系和恢复性,选育成4个高产、功能性杂交稻新组合,研制出6种功能稻米深加工新产品;建立了功能杂交稻相关技术体系11个(套)、技术标准2个;申报国家植物(水稻)新品种保护权2项、专利1项,发表论文21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名。其中项目选育的富硒红米杂交稻新组合611A/R319和611A/R345,配合项目形成的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水稻高产与功能性成分的有机结合,2008-2010年富硒功能性杂交稻组合611A/R319在四川省眉山、资中、乐至、泸县等地示范推广与订单种植20.03万亩,亩产509.8-551.5公斤,生产功能稻米9552万公斤;6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2个新组合获得印度和孟加拉国进口许可,已进行大面积生产应用。
据专家组称,该项目完成了规定的各项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研究成果对功能杂交的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