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清晨,薄雾笼罩下的成都校区,犹如一位文雅俊秀的谦谦君子,年轻的面孔充满开放、包容、创新、自由的文化气息。
8时40分,参加我校“211工程”三期验收工作的专家们一走进校区,便被眼前崛起的新校区吸引,大家从各方面了解它的建设背景,分析它的战略意义。
开幕式上,校长郑有良汇报“211工程”三期建设主要成就时,把成都校区建设列在了首位。
成都校区何以吸引众多专家的目光,引人如此关注?
成都校区,一处让人静心思考大问题的小地方
“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实现了高起点,着眼于长远,具有前瞻性,不局限于一个暂时的时间点和发展点”。”专家们一边欣赏一边称赞。
校园安宁静美,记者随行,细观之下,一步一风景,处处皆文章——
图书馆是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简约大气,时尚前卫的元素处处凸显;宽阔的操场旁、高大的图书馆外,多处安放休闲椅,供师生员工读书、休息之用,坐享阳光下的惬意时光;校区内的所有标识不仅有中英文对照,颜色取定也与校区整体色调相融合;每一栋教学楼内,深灰色的窗框配上绿色的窗帘,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美感;教学楼外墙的白色格栅为安放空调压缩机所用,因为颜色和样式的巧取,格外发挥了美化校园的功能;学生公寓的连廊设计,意境的营造别具一格,几天前崇州市的领导们感叹之余,还请随行记者拍摄下来,待回去发挥用武之地;图书馆门前的一小片土地去年种上了水稻,前来参观的客人们称赞景观不落俗套,而今阳春三月顺势种上了油菜花,引来学子们缓步停留,让飘飞的思绪处于进行时……
副校长兼成都校区党委书记张强告诉记者,整个校区既有大视野的精品工程,也有精雕细琢细细勾勒的一个又一个小亮点工程,方寸之内容纳气象万千。无一例外,校区处处渗透学校“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成都校区的崛起,折射出改革的勇气与魄力
都江堰校区在“5•12”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必须尽快进行恢复重建。学校领导班子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迅速把校区布局结构调整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按期完成,学校在上报的《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对“211工程”三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灾后恢复重建方案进行了整合:一是确定将都江堰校区灾后重建在成都校区异地进行,二是明确在恢复重建中规划建设一栋教学实验楼,既满足灾后重建的要求,又超额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任务,使学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008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批复了包括都江堰校区异地重建在内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至此,成都校区的建设目标非常明确: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交流平台,为打造面向四川乃至西南农业高科技创新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首先成立了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广泛收集师生员工的意见与建议,调查研究,完善方案,不计其数现场办公,最大化平衡现代审美观和灾后校园功能恢复的双重诉求。
“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一个新校园不算本事,建成之后大家都在‘叫好’才不容易,成都校区是川农人在荒芜的土地上挥毫泼墨的一幅力作。”成都校区的崛起,除了校内师生,还令很多校友和离退休老同志感慨万端。
经过一年多运行,成都校区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彰显。仅以“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西南区作物科学与技术”为例,通过项目建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获批为四川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学成功建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基地1个、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和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学术队伍学历、学位、年龄、知识及学缘结构全面改善,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提名论文3篇,建成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
目前,成都校区已成为我校科技创新高端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高水平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有力地助推了学校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创建。
高端平台的打造,7位院士认为战略意义重大
专家们在评议期间,对成都校区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原西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成都校区的开放程度、合作程度有很大空间,可提高国际合作机遇,与顶级前沿团队、科学家展开合作,川农大的发展会更加迅猛。
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成都校区建设就直接证明了“211工程”三期硬件建设非常突出。
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新校区的建设,力证学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特别充满了人文精神,领导班子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能力,师资队伍具有学术的睿智和明晰的发展方向,川农大人谦虚、勤奋、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明显提高,相信川农大一定能展翅高飞,未来更加辉煌。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新校区的成功建设,表明川农大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东北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成都校区的建立深感不易,深受鼓舞。我走进成都校区时,眼前一亮,一个令人震撼的成都校区亮点绚丽,新校区的崛起等诸多成绩的取得,说明川农大的建设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每年来川农大,都能感受到新变化,让人感到振奋。在二三线城市办学很不容易,川农大成都校区的建设,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办学理念。
江西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新校区,新办法,新前途。“211工程”三期建设,措施有力,制度科学,管理严格,落实有方,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