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基解读大学之“魂”

2012-06-20 10:32:08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620日,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在《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的“书记笔谈”上发表文章《大学精神与服务社会》,解读大学“魂”。
该文受到“书记笔谈”栏目首次“提要”推荐
文章认为,以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并不意味着大学应该成为与世隔绝的空中楼阁,更不能据此主张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于社会的现实需求。文中举出 一百多年前的哈佛大学“封校”导致的失败,得出要在大学精神的孕育和成长过程中注入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教师在其中担任主要主角。
文中提出了只有秉持了服务社会理念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和人民担当负责的栋梁之才,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孕育出一所大学与时代同呼吸,和民族共命运的大学精神。

……………………………………………………………………………………………………

    附:文章全文
\


    邓良基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共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四川土壤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提要:真正的大学精神从来都不是孤立自闭和不问世事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大学精神最终只能沦为象牙塔里的歌吟,孤芳自赏且无人喝彩。

    只有秉持了服务社会理念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和人民担当负责的栋梁之才,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孕育出一所大学与时代同呼吸、和民族共命运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办学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大学的魂魄,是决定其兴衰沉浮命运的关键。长久以来,人们对大学精神讨论颇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大学应该学会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趋炎附势。大学须恪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准则,秉持代表社会良心良知良能的高贵气质,做未来社会的价值领跑者。

    但是,我认为,以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并不意味着大学应该成为与世隔绝的空中楼阁,更不能据此主张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于社会的现实需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学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保持大学独立自由的精神品质与积极投身社会变革、参与时代发展其实并不相悖。相反,大学只有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对社会做出正面价值的有效示范,从而发挥引领普罗大众和代表积极精神力量的社会作用。所以,真正的大学精神从来都不是孤立自闭和不问世事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大学精神最终只能沦为象牙塔里的歌吟,孤芳自赏且无人喝彩。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曾经在校门上写下了这样的校训——“为增长知识走进来,为服务你的同胞和社会走出去”。这种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其实在其早年间的办学经历中就显出端倪。一百多年前的哈佛大学校园南墙外是一个贫民窟,周边治安环境十分不好,起初,校方试图通过设立围墙的方式将学校与外界隔开,但事与愿违,治安环境越来越糟糕,几次反复后,校方放弃了“封校”的做法,决定推倒围墙,长年累月地向社会各界开放免费课程,结果收效出奇地好,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而且南墙一带也很快地成为了哈佛最活跃和治安最好的地带。可见,一所大学只有具备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这样的大学才能真正拥有引领和改变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精神的孕育和成长过程中注入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呢?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言,可以简单地归纳为言传和身教两个方面。但教师身教的作用又往往远胜于言传,只有教师率先树立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才能感染和带动学生,并最终培育和形成一所大学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因此,破题的关键应该首先锁定在教师身上。

    以“川农大精神”的孕育和发展为例,我们坚持以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培育大学精神中责任意识的首要切入点,对教师提出了“三好三进三提升”的要求。所谓“三好”是对教师的基本职业责任要求,即讲好课、带好实习实验、指导好学生创新创业;在“三好”的基础上明确农林院校教师担负社会服务责任的具体路径,即“三进”——进乡村、进企业、进政府;通过“三好”与“三进”的双管齐下,实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质效的良性循环效应,亦即“三提升”。正是因为坚持了凸显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导向,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形成了川农大学子“心系三农、刻苦学习、振兴中华”,以服务“三农”为情怀取向的优良特色学风。最终,在师生群体的合力作用下,学校铸就了“爱国敬业、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

    “走在圣殿的阴影下,行在其追随者中的教师,传授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信念与爱。”(纪伯伦《先知.论教育》)大学教育的真谛,并不在于单纯的职业技能传授,而在于一份责任与担当的情怀传递。只有秉持了服务社会理念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和人民担当负责的栋梁之才,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孕育出一所大学与时代同呼吸,和民族共命运的大学精神。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川省科学技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