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学校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地方座谈宣讲会精神,进一步探讨我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的主题与任务。校党委常委委员、荣廷昭院士和有关职能部门、院所负责同志与会。校长郑有良主持会议。
党委书记邓良基从“重大意义”、“重要内容”、“总体要求”三个方面传达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对“2011计划”所作的解读报告,包括计划实施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类型、实施的范围以及实施的年限等要求。
据悉,去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的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全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并且在今年3月23日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被简要归纳为“1148”,即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邓良基传达精神时谈到,“2011计划”由高校自己联合建立的首批实质性运行的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汇聚资源,建立协同创新体,进一步创新机制,形成创新要素聚集的战略高地,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校地、校企共同推进,不断延展协同创新的理念环境,积极加大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统筹考虑学校和区域的协同创新工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邓良基、郑有良要求对我校协同创新的主题重新定位,进一步凝练方向,明确任务重心,围绕我校最强的优势搜索协同创新范围。
与会人员围绕协同创新范围、核心点、机制设置等相关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决定,按照立足四川、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思路,以水稻、小麦、玉米和猪、禽(鸡、鸭、鹅)为主,培育组建“四川优势种业协同创新中心”。
会议明确了我校“2011计划”方案的牵头者,细化了任务目标,确定了参与单位,要求把方案的“背景”阐述精确,把“基础”反映充分,把“思路与路线”明晰到位,在本周内出台一套内容精、水平高、操作强的方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