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猪健康养殖研究上获得重大进展

2013-02-23 10:02:26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2月22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同行专家,对我校、浙江大学、新希望集团等单位完成的“猪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主持人陈代文教授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结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确保国内猪肉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鉴定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主持鉴定会。

  据悉,“猪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等40余项省部级及横向合作课题组成,研究历时15年,直接研发投入经费2300余万元。

  该项目组为了解决猪要吃什么、吃多少 、怎么吃的系列科技难题,在理论上首次构建了“抗病营养”理论体系,揭示了抗病营养原理;在技术上建立了一套抗病饲料配制与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在抗病营养关键环节实现了在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研制出各类抗病饲料新产品22个,其中18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研究成果在20余个省市直接推广,培训指导技术人员3万人次,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发表论文,举行培训班、撰写专著等形式在全国范围推广。目前,猪的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在饲料业和养猪业中得到普及和肯定,对引领生猪健康养殖潮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会议在听取陈代文教授所作的成果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质询与答疑。鉴定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提供鉴定的资料翔实可信,研究成果对于确保猪的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和用药量,最终实现畜产品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猪抗病营养需求参数、营养与肠道发育和健康、营养与特异性疾病的互作规律等部分研究结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强营养与表观遗传的机制研究,进一步扩大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兰明建在讲话中表示,动物疾病是影响畜牧健康发展、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组经过15年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实现了通过营养技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达到少用药或不用药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和畜产品安全,其意义重大。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认为,本项研究成果将会为四川、中国西部的食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希望项目组按照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展开更深层次研究,对已取得的成果加快转化速度,同时完善材料申报省、国家级奖励。

  校长郑有良教授向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鉴定专家组、科研合作单位表达了感激之情,希望学校的未来发展能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的进一步关心和帮助。陈代文教授代表项目组、朱庆教授代表学校畜牧学科、吴德教授代表动物营养研究所分别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合作单位表达了感谢,表示将按照专家组建议集中重点,凝炼方向,进一步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我校相关人员、项目组部分成员参加会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校级领导班子2023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校级领导班子20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