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与内涵:川农大改革发展再转换

2015-10-20 11:26:22作者:杨子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外延与内涵的关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对一个学校的改革发展不可或缺。外延发展是内涵发展的基础,内涵发展是外延发展的目的和动因。

  上世纪末的川农大,建成面积不足1km2、学生总数不足4000人,教职工待遇极差,学校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当时流行一个说法,因为待遇太差,连皮鞋厂的女工都看不起川农大的男教师。人才引不来、来了留不住、留了难发展,与此同时,已有人才逐渐流失,不少学科均有人弃职而去。受政策与时机的影响,外延发展的缺乏导致学校内涵发展的严重滞后。“211工程”的审核立项,可谓内涵发展的一支强心针,但因为外延发展不足的制约,成效依然不尽人意。

  世纪之交,学校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外延发展,标志事件是建设雅安新校区、开始大扩招和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并入学校。到2006年百年校庆前夕,这一轮外延发展告一段落。不含农场和林地,校园面积4年间扩展了2倍,由约1km2增加到近3km2,并在温江购置了部分土地,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校舍面积扩展了3倍,由不到13万m2增加52万多m2。到百年校庆前夕,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由8个增长到12个,在校生数由4000人扩展到26000余人,学校软硬件设施极大改善,影响力大幅提升。伴随并得益于这一轮外延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突飞猛进,“川农大精神”、党的建设、留学人员归国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一度享誉全川全国,以各方面工作的突出表现成就省属高校龙头的美誉。

  然而,发展在不断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学校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高端人才缺乏、梯队不尽合理;学科体系较为混乱、关系未能理顺、缺乏持续活力;待遇提升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教职工创造性积极性未能充分激活;招生就业、人才引进、交流合作等方面工作受地域限制,遭受瓶颈制约……彼时,一篇检省川农大发展问题的文章在网络广泛流传,百年校庆之后的川农大何去何从?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创造第二个百年的辉煌?!

  2009年开始,学校领导班子,用快速而有力的一系列举措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实施“5.12”灾后异地重建,开始成都校区的建设,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荒草丛生的温江土地上建成第一期工程,实现4个学院首批近万名师生入驻;随后,都江堰分校升格为校区,学院由副处级建制升格为正处建制,通过一系列调整置换,校区由分割混乱的区块变成整齐有序的大学校园。7年间,全校二级学院由8个增加到24个,处级建制科研机构由4个增加到14个;2015年,学校再次进行校区布局结构调整,最终实现10个学院14个研究机构入驻成都校区;在校学生总数由26000人增加到39000人,教职员工人数达3300余人;新租地建设崇州教学科研基地,校园面积由近3km2增加到近5km2,校舍面积由52万m2增加到100多万m2,外延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

  伴随着第二轮外延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得以充分激活,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迅速提升。以《四川农业大学章程》为核心,大力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制定并实施了《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211工程”科研平台建设计划》系列措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六年来,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3个猛增至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3个猛增至10个、二级学科由29个猛增至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10个增至15个。2012年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6个参评学科有3个、2个和1个分别位居全国第4、第5和第7。在以教授治学、专家治校为目标的系列措施推动下,学校正高职称由2008年底的140人增长至314人,副高职称由334人增长至533人,博士学位教职工由257人猛增至600多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实现了零的突破,人才队伍实现了量的成倍增长和质的飞跃。伴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仅就都江堰校区来说,办学层次由当年的中专、专科升为本科,如今已具有硕士授权点……

  学校在内涵发展上的“纲领”,是“一基地两体系”发展战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方向的提出。为此,学校着力顶层设计,提炼总结出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科学发展道路。顶层设计的科学机理作用下,一系列具体措施纷纷出台:大刀阔斧进行文件的废改立,修订职称评审办法、重新进行岗位设置、调整校内津贴标准,大批量引进博士和各种层次学者,不惜一切代价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普遍提高待遇的基础上,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不断集中向专家学者大力倾斜,大力改善非领导正高职称工作条件……这套理念和制度体系产生的巨大正能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热情,科研成果和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强力促进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学校向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健步迈进。仅2013年度就产生了以“两大佳绩、两大突破”为代表的喜人成绩——程安春主持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周小秋主持的“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猪营养专家吴德成为学校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0后教授李明洲则在影响因子高达35.2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发表论文……

  两次外延发展、两度内涵提升,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一个铁的道理——没有外延发展,谈不上可持续的内涵发展,科学的外延发展,必将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达到新水平。然而,虽然外延和内涵发展相辅相成,但绝非总是成正比。无论从理论的探讨,还是古今中外的成败利钝来看,外延发展必须有度,内涵发展永无止境。无休止的外延发展,就会陷入传统逻辑所谓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对一所高校是致命伤。如今,一校三区结构大局已定,外延发展总体上已基本满足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说过去10多年是学校打基础抓外延发展、或外延与内涵齐头并进的10多年,那么未来,将是我们潜心致力于内涵发展的时期。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跨过这个国庆节,学校将跨入建校110周年年头。如何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做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常态下川农大的实践,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摒弃浮躁,潜心戮力,为川农大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川省科学技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