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晒的阳光、灼热的空气、汗湿的衣服……在这个号称“史上最热”的夏天里,我校师生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就像天气一样火热。虽然是暑假期间,但师生们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为打赢这场战役奉献智慧与力量。
高度重视 提高要求
暑假期间,学校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专题会,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副校长朱庆及15个中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落实好“严、实、精、准”四个字,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进一步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出新成效,呈现新亮点。
邓良基指出,要在“严”、“实”二字上下功夫,要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强有力地推进扶贫工作;要准确把握工作思路,对照各地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严”与“实”的要求,把扶贫县区的农户脱贫工作做实做到位;农发院作为全校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带头熟悉贫困地区脱贫规划,深入扎实地进行安排部署,统一指挥协调落实好扶贫任务目标。
郑有良重申“精准”二字的内涵:“我们要深度介入到对口帮扶的县区,扶贫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农户身上,准确掌握地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具体举措,从中奉献我们的资源与力量。我们要能够统计出一组数字和名单,准确计算出我们的成果、技术、模式最终让多少农户受益,哪些农户在扶贫这场战役中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按照更高的要求,校领导率先垂范。
7月29日,邓良基出席我校与南部县帮扶合作签约仪式,表示学校将做好顶层设计,将工作有序推进,进行真正精准的扶贫工作。8月31日,邓良基出席现代农业泸县产业园签约仪式,提出学校将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在已建泸县博士工作站基础上,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泸县工作站,组建包括粮油、畜禽、果蔬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全方位为现代农业泸县产业园建设提供服务。
8月5日,校党委副书记庄天慧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孟良参加全省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工作培训会。庄天慧对我校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县、今年要完成脱帽目标的广安市前锋区的蹲点调研督导工作做了安排。
8月13日,副校长朱庆带队赴古蔺县为泸州市优质肉牛产业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和研究。在对箭竹乡富华村、聚贤村、蔓岭村、大雄村,鱼化乡望龙村、人和村和郎多多肉牛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后,朱庆表示争取将该项目做成产业扶贫,养殖户长久脱贫的典范,为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助力。
7月7日,副校长杨文钰与南充市农工委主任陈圣伦、副主任吴志敏及蓬安县农工委主任曹轩座谈,扎实推进“南充市(蓬安)农村改革发展暨精准脱贫试验示范区”建设。
8月10-11日,副校长陈代文带队前往我校对口帮扶的广安市前锋区,与区领导交流座谈,表示学校将在已有帮扶工作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在前锋区特色产业发展、各类人才培训培养、老百姓脱贫增收致富以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
精准发力 提升“造血”能力
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自然风光旖旎,人文风情璀璨,水能、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可这里却不富饶,农牧民的收入来源非常有限,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6768元,在全国藏区中也属于较低水平。
该县甲斯孔乡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气候湿润,最适合木耳、松茸等野生菌类生长。在故拥、卡美两村就有黑木耳种植基地。虽然基地已经建了两年,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靠天吃饭”的现象没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8月中下旬,受学校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派遣,园艺学院贺忠群教授来到道孚县开展产业技术扶贫帮扶工作。当她到达甲斯孔乡卡美村时,村长多吉焦急地将黑木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向她和盘托出。经过深入了解,贺忠群提出,在黑木耳产业发展上要定好位,规划好,形成长效机制,着重发展集体经济,做好品种选择、品质保证和发展品牌等工作,通过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
“听了川农大专家的讲解,我们对种黑木耳脱贫充满了信心。”多吉高兴地说。目前,甲斯孔乡决定,花大力气以黑木耳种植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成立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黑木耳商标,进行有机食品认证,希望以此实现产业脱贫,走上富裕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传统“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创造条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与贺忠群教授一样,川农大专家们来到贫困地区,针对当地的特点及遇到的问题,定制扶贫方案,提升农户自身“造血”能力,引领他们奔小康。
7月22日,动医学院教师舒刚、贺常亮前往宜宾市筠连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当了解到筠连县田园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采用半舍饲的方法饲养肉牛,品种为当地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疾病主要以寄生虫、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感冒为主时,贺常亮立足于中兽医的“防未病”观点,为社员讲解了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药资源,采用“春保肝、夏清心、长夏健脾祛湿、秋润肺、冬暖肾”原则组方来预防常见疾病和提高牛肉品质。在顺阳山家庭农场,舒刚对其鸡舍的布局和鸡舍垫料的管理、夏季提高蛋鸡产蛋率和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的防治进行了指导,还为场长提出了“牛-蚯蚓-鸡-草”的循环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减少粪便污染,保护环境。
8月25-27日,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派遣农学院刘卫国副教授和动物科技学院王林杰副研究员及研究生杜勇利,到雷波县马湖乡实施“玉-豆-草-畜”种养循环扶贫工作。在进行了关键技术培训后,专家们来到农户家,实地解决他们在养羊、种玉米大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得知今年初我校赠送给村民吉作哈呷家的母羊已经生了6只小羊,装配式羊圈通风保温、非常适用时,大家都倍感欣慰。“川农大因地制宜,将实实在在的技术带到了我们大杉坪村。”四川省教育厅教科所驻大杉坪村第一书记陈立兵说。
日前,我校与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就发展藏猪、藏鸡养殖,以及牦牛病疫防控相关合作达成一致,确定帅素蓉、刘益平和沈留红三位专家分别作为三个项目的负责人,并签订《藏猪选育及规模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于示范》和《藏鸡选育及规模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于示范》科技合作协议书,为当地主攻“发展畜牧业”的扶贫方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这个暑期,在田野,在饲养场,在林地,在村庄……到处可见我校专家挥洒着辛勤汗水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我校的智力优势,坚持培育当地“造血”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从而从根本上“拔穷根”。
社会实践 知行合一
长期以来,我校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就有科技支农的良好传统。今年暑假,全校96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全省45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覆盖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贫困片区以及汶川、芦山地震重灾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大学子将在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极投身精准扶贫。
“请问你的葡萄园买了农业保险吗?”经济学院“葡萄园里的实践调查团”来到双流县彭镇羊坪村,调研当地的各个葡萄园,进行农业保险普及度的具体评估和相应宣传,并为农户们寻找出购买农业保险的最佳相关政策。在经过两周时间深入调查后,调查团队员们找到了葡萄园主很少购买农业保险的根本原因,拟提出一项新的经济作物农业保险险种,针对小型个体户农户,以经济作物的销售途径为承保对象,以销售的不同途径中销售额不够造成的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为振兴当地葡萄产业出谋划策。
林学院“走进大杉”团队由学院各专业学生组成。发挥团队优势,在雷波县大杉村,产设和木科专业学生针对彝族手工品和当地建筑,结合所学探索新的美化方案,并对彝族绣品手工进行记录;林学和水保专业学生则沿路记录下当地常见树种及农作物,并收集当地土壤带回学校分析,为大杉村提供更好的作物栽种计划。
连续两年获团中央表彰的“中国情·三农梦”团队今年前往万源市石窝乡开展科学养殖三下乡活动。由动科学院赵小玲教授亲自指导的他们,在乡村讲解养殖技巧,同时分发养殖问题解决手册,短短18页的手册,却涵盖了多种动物养殖的常见问题,并以简短易懂的话语写清病因与防治,真正将所学知识留在乡村。
据悉,今年学生暑期实践助力扶贫攻坚的方式已由过去单一的科技支农转变为全方位多角度参与:从果蔬畜禽技术培养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从农业保险推广到乡村旅游方案设计,以及管理扶贫、观念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并进,还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新兴互联网媒体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火辣辣的夏天即将过去,金灿灿的秋天即将来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按照“严、实、精、准”的要求,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精准扶贫的奋进征程中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