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9月4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走进绵阳市游仙区游仙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全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通过核能知识普及、元勋事迹讲述和趣味折纸,将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融入社区生活,受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热烈欢迎。
从抗战精神到"两弹一星":一脉相承的民族气节
活动伊始,主持人王博雅从刚刚结束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讲起。"80年前,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几十年后,‘两弹一星’元勋们用智慧和汗水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从抗战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不变的是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她表示,在9月3日这个特殊日子后举办此次活动,别具意义。"正如阅兵式上展示的国防力量一样,‘两弹一星’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核能知识:揭开神秘面纱
在核能知识普及环节,志愿者魏丽郦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讲解了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核电站的多重安全措施以及我国在核能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很多人谈‘核’色变,其实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魏丽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安全标准,能够抵御9级地震和大海啸,确保万无一失。"
现场居民纷纷表示,通过讲解消除了对核能的许多误解。"原来核电站这么安全!"社区居民李大爷感慨道,"咱们国家在核电技术上取得了这么大成就,真是让人自豪。"

主持人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正在制作“小火箭” 通讯员熊隆钧供图
元勋事迹:感受精神力量
在精神传承环节,志愿者李沂霖动情地讲述了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的感人事迹。当听到邓稼先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28年,得知身患癌症后仍坚持工作;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绝密资料时,许多居民的眼眶湿润了。
"这些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社区工作人员张女士感动地说,"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巧手制作:放飞航天梦想
活动的重头戏是卡纸小火箭制作环节。志愿者为每位参与者分发了彩色卡纸,在主持人王博雅的带领下,大家一步步将平面的卡纸变成立体的小火箭。其他志愿者则在台下巡回指导,帮助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志愿者指导社区居民制作“小火箭” 通讯员熊隆钧供图
不一会儿,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小火箭在大家手中"诞生"。大家都兴奋地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社区书记表示:"这种动手活动特别好,不仅让听众们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希望志愿者们常来我们社区开展活动。
薪火相传:青年一代的担当
作为团队负责人,王博雅说:"抗战胜利靠的是全民一心、众志成城;‘两弹一星’的成功靠的是自力更生、大力协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同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她表示,选择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后第一天开展活动,就是要让大家铭记:和平来之不易,强国必须强军,科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从抗战烽火到‘两弹一星’,再到今天的科技强国,中国人民始终有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展望未来:精神传承新模式
本次游仙观社区活动是"薪火相传"志愿团新学期系列宣讲的首场活动。团队在暑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宣讲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贴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接受特点。
据悉,团队正在开发"两弹一星"精神传承资源包,包括课件、手工材料、互动游戏等,方便社区自行开展活动。同时,团队还计划与更多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精神宣讲常态化、制度化。
"我们希望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能够在社区播下种子,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那里生根发芽。"王博雅说。

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小火箭” 通讯员熊隆钧供图
红日初升,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居民们手捧自己的火箭作品,与志愿者依依话别。一个个小小的纸火箭,承载着大大的航天梦想,更传承着永不褪色的"两弹一星"精神。从抗战烽火到"两弹一星",再到新时代的科技强国梦,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正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照亮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