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童心筑梦,彝路花开”志愿服务队走进凉山州雷波县黄琅镇马湖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主题课——《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课程通过趣味互动和情感疏导,帮助当地儿童认识情绪、学会倾诉,在欢声笑语中播撒阳光心灵的种子。
趣味课堂:从动画认识情绪世界
课程伊始,志愿者们播放了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精选片段。影片中乐乐、忧忧、怒怒等情绪小人的生动演绎,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原来我们脑子里真的住着这些小人儿!"三年级的张雨鑫兴奋地说道。通过情景代入,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意识到负面情绪是每个人成长中必经的“小山丘”。

魔法信箱:让烦恼有处安放
随后,志愿者分发精心设计的"魔法信箱"卡片,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烦恼。受影片启发,许多孩子创造性地用情绪小人来表述心事:"我的'怒怒'昨天又跑出来了,因为同桌弄坏了我的铅笔""'怕怕'总在晚上出现"。志愿者们耐心收集整理,共收到40余份"心灵密函",内容涵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家庭思念等多个方面。

互动解忧:集体智慧温暖人心
收集完孩子们的“心事”后,志愿者随机抽取卡片,以匿名方式与全班分享,并引导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如果好朋友和你闹矛盾了,你会怎么做?”问题一抛出,孩子们踊跃举手:“可以主动和好!”“送个小礼物表达心意!”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夜晚害怕"问题,志愿者带领大家制定"勇敢者计划",包括开小夜灯、唱童谣等方法。
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烦恼,还积极为他人出谋划策,展现出温暖的互助精神。

心灵钥匙:推开那扇情绪的窗
课程尾声,志愿者漆昱含用乌云类比烦恼,用倾诉类比让阳光透进窗户。“你们的每一封信都是打开心窗的小手”,她指着教室外湛蓝的天空说道,“以后遇到困难,除了找老师和爸妈,还能随时联系知心姐姐——我们永远是你的‘云信箱’。”
志愿团队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次情感联结的尝试。四川农业大学“童心筑梦,彝路花开”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入马湖村当地,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