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彬)李,原产自我国,大约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诗经》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记载,说明当时已有李树栽培,并将李作为礼品馈赠。现在,这种古老的品种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形成了一种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江安县“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
中国大白李发源地
江安县赶场山,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埂。这里的李树种植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法考证。清嘉庆17年(1812),《江安县志》记载:“李,各县俱有,江安尤佳。”原产于桐梓镇赶场山一带的大白李,以其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脆嫩化渣而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青睐,被《中国果树分类学》列为6大优良品种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安李产业快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全县规模已达到10万株。2001年,江安县赶场山、石步、长江、踏水桥等地发展白李2000多亩,开始进入产业规模化阶段。2011年12月20日,以赶场山为原产基地的“江安大白李”正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确定了其“中国大白李发源地”的别称。
如今,李子已经成为江安农业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共种植李子1.5万亩,2018年总产量1.1万吨,总产值超过4400万元。同时,依托万亩李子园区开展李花节等活动,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
李产业的发展,为江安县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2018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将江安县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纳入市级示范,成为宜宾市着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综合示范区的重要抓手之一。由此,江安县开启了“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探索之路。
产业示范
江安县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主要包括姜庙、石步、桐梓三个村,核心区面积为5000亩,计划总投资1.07亿元。计划主要依托江安大白李国家地标产品、绿色食品等品牌优势,打造标准化特色大白李种植基地2000余亩,白李天下旅游示范基地5000亩,配套建设李子展陈综合体、景观水体、停车场、休闲广场、商业街区、竹艺走廊等设施,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并同步推进示范区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建设。
按照“大园区+业主”模式,引入四川嘉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建高标准果园2000亩,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引入嘉道博文、德康公司、村资公司以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开发1000亩,并建成标准化“粮-经-饲”套种核心示范区500亩;以“企业+农户”“专合社+农户”方式带动规模种养户发展2000亩,实现园区农业总产值1.5亿元。
李子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年来,江安县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科技攻关,在李子的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刚刚过去的2019年采摘季,虽然受气候因素影响,产量下降了30%,但价格却上涨了50%,总产值略有增加,达到4600万元。
知名果树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学院副院长、果蔬研究所所长汪志辉教授在示范区建立了“博士工作站”,长期为当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实施引智、提能、回引、头雁的人才“四大工程”,打造了“白李天下多元人才”协同发展共同体,聚合“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新型职业农民+基层组织”等多方力量,为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注入智力支撑和发展动力。
此外,以李子采摘、李花观赏等传统体验为载体,深度挖掘李子文化、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等旅游元素,配套游客中心、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旅游设施,每年可吸纳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3000万元。发挥赶场山李子商标、江安大白李地标及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配套建设果品分选包装、冷链仓储物流等商业设施,依托传统市场、百果园、天猫、京东等线上线下销售,实现助农人均增收9000元。与浙江安吉竹境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设占地400余平米竹艺走廊,进一步提升区内示范价值。
赋能振兴
李,是示范区的灵魂。2019年3月,在多年“李花节”的基础上,当地举行了首届“李子文化节”,推出了艺术作品征集大赛、大白李形象代言人等“李子IP”,使得“李子”成为当地文化自信的支撑。同时,着手打造“李”文化博物馆,并将当地的安乐文化、大白李文化以及长江的码头文化融入产业基地建设。依托文化阵地、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严党风、正家风、树民风、守古风”为主题的“四德四风”活动。开展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中心户”创建活动,搭建“党组织+中心户+一般户”网格化乡风文明管理机制,打造中心户带着农民学、领着农民干、引着农民变的良好发展模式。
创新“345”乡风文明工作法,即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示范走廊、文明家风家训“三大工程”;培育新乡贤、群众文化、志愿服务、示范引领“四支队伍”;开展好老人、好儿媳、好公民、好少年、好家庭的“五好”选树活动,让当地的民风民俗更具活力。
在治理上,打破传统党支部模式,建立赶场山党总支,整合3个村党支部、1个专合社党支部、一个企业党支部,统筹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以园区党组织为核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构建村党组织、村资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群众共赢的“五环利益联结”机制,组建劳务输出队、家政服务队、农技服务队、党员突击队等队伍,统筹区域内人力资源。
如今,“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了党建引领、文旅结合、多方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乡村“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成效初显,一个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先行区”正在逐渐成型。(本文首发于《乡村振兴》2019年第10期,联系电话028-80640428。)
新闻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9276026/rmh9276026?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