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时间、三大专业方向、数十场沉浸式教学——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四川天府新区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在成都校区画上圆满句号。本次培训以“特色产业班”“综合班”“粮经班”三班并进,通过“课堂+田间”“理论+实战”“导师+路演”的多元培育模式,真正让学员学得进、用得上、带得走。
多元课程,点燃学习热情
培训打破传统“你说我听”的教学模式,打造了一场融合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实地观摩与路演实训的“知识盛宴”。来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带来“开班第一课”,深入解读粮食安全与农业政策;我校曾慧,谭静,耿宝江等教授则围绕农村电商、三产融合、数字农业等热点,展开“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课堂不止在教室:学员走进蒲江县箭塔村感受“文化赋能乡村”的实践温度,在川农牛科创农庄触摸“科技农业”的创新脉搏,于凡朴庄园体验“农文旅融合”的多元可能……一个个真实场景,成为学员思考家乡发展的“灵感源泉”。
成效显著,学员收获满满
“这次培训不仅教我们‘怎么种’,更教我们‘怎么卖’‘怎么管’‘怎么融’。”一位来自特色产业班的学员感慨道。通过“田园梦想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路演”“田间CEO工作坊”等互动环节,学员从“听课人”转变为“路演人”,在导师指导下梳理项目、登台展示,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路演现场
培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点燃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许多学员表示,思路更清晰了,干劲也更足了,“回去就要把学到的模式用起来,带着乡亲一起干。”
持续赋能,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四川样板”,我校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本次培训通过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教学、场景化实训,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按需赋能”,为天府新区乃至全省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带不走”的骨干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未来,继续教育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优势,打造更接地气、更富实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为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