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土木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中国带队,率领各系室主任先后走进中建四局贵投公司、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通过实地走访、深度座谈、协议签订等系列举措,在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就业保障等领域搭建起坚实合作桥梁,为传统土木学科注入创新活力,彰显了高校主动适配行业需求、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
10月21日,学院开启与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公司的合作洽谈之旅。在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潘佩瑶,总工程师罗杰的陪同下,学院团队先后深入云岩区鹿冲关城中村改造项目部,实地考察项目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体系;走进中建四局智慧低碳城市更新馆,近距离感受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创新应用;在企业展厅全面了解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开发等领域的核心优势与项目积淀。座谈会上,赵中国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详细介绍学院发展概况,各系系主任结合科研方向,围绕低碳建筑技术、城市改造工程、工程质量监测等热点领域,与企业技术骨干展开深度交流。双方精准对接需求,明确将实现公司项目与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课题的精准匹配,推动高校重大研究课题在企业落地转化;同时搭建人才联合培养平台,通过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接收学生定向实习、高级工程师担任研究生导师等方式,打造“实践-科研-就业”一体化培养链条。当日,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

10月22日,学院与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开启合作磋商,双方围绕土木行业绿色转型背景下的协同发展路径展开热烈探讨。公司经理、学院土木工程2009届校友吴小龙高级工程师详细介绍了公司在矿山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修复、城市更新等生态环保领域的业务布局与技术需求,着重强调了行业对复合型环保土木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则聚焦优势学科,提出以“人才定向培养、实践基地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合作框架。双方达成共识,将依托学院试验室与企业实习基地共建共享教育平台;联合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及各级项目公司,针对矿山修复、地灾治理、固废资源利用等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程一线;同时通过行业招聘会、校外导师聘任、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举措,打通人才输送“最后一公里”。会上,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土木学科在生态环保领域的跨界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