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四川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文心田教授接受档案馆(校史办)口述校史工作坊专访,以横跨数十年的视角,从求学往事切入,深度回溯改革开放时期校地协同发展历程,为校史研究贡献珍贵史料。
文心田追忆早年在四川农学院牧医系的求学时光,直言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令其深受触动。尽管当时校园条件艰苦,师生们仍以满腔热忱穿梭于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在科研探索中孕育出一批农业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
谈及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川农大,文心田指出学校在机遇与挑战中破局前行。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川农大在雅安及周边地区密集布局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将优质稻种培育、特色果蔬改良等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实践不仅推动雅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将"川农经验"推广至四川全域乃至全国,书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篇章。
在城市建设领域,文心田见证了雅安交通网络从"泥泞小道"到"四通八达"的蝶变。他感慨,那段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岁月,锤炼出川农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师生扎根田野写论文"的实践精神,不仅成为川农人的价值底色,更成为雅安改革精神的鲜活注脚。
此次访谈不仅串联起个人成长、学校发展与地方建设的历史脉络,为校史研究与区域发展留存了珍贵的历史样本,更为新时代深化校地协同、赓续改革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
